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篇文章与现代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所提出的新要求相结合,在课程设置、教育体系的构建、教学形式与教育成果的检测、教育团队的成立等层面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高职教育在我国整体高等教育的比重占50%以上。各单位对技术性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为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大的平台。我国人才大会,明确提出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员工也属于人才,并且是当下我国最为短缺的人才。而人才短缺的现象发生主要是由于传统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没有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要缓解这种现象,就需要响应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要求了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共建二级学院,以及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和创新,与相关企业创立满足人才需求的新型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
  人才培养是为达到教育目的而采用的培养过程的形式与执行手段,这一般涵盖了专业设立、学习模式、教育设计与方式等因素。即便培育相同类型的人才,其模式也不是既定且单一的。“校企共建、工学交替”是学校借助企业的实践背景,将学生送进生产一线来统一学习,并经过连续循环的“学校学习-企业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与能力。它表现了学校和企业教育的共同理念,那就是首先把能力培训贯彻学生整体学习的总过程;其次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再次是在培训内容上重复新知识的吸收与各学科间的配合与渗透;最后是借助企业真实的操作背景,减少理论教学中没有生产线的问题,实现厂校的配合。
  三、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设置以就业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与本科学历教育的最大不同是,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理念,需要传授学生足够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应用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创新与创业精神。因此在目标的设置方面,需要以面向社会、基层与相关市场,以培育有助于区域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实干型人才为办学理念。
  (二)设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和市场紧密联系,依据相关需求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导向,从职业与技能展开研究,进而深入改革教育体系,培育具有不同职业技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三)和企业共同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有关课程标准
  课程体系是由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关的学习板块构成,在二级学院课程设置上,依照核心能力标准和企业一同建立课程体系,整体实施以订单培养为重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育方式,从而建立由三个知识层面、三个能力模块所构建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四)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在设置人才培育方式时要主动和企业配合,按照企业需求制定培养模式,推进“订单式”的培育方式。这需要借助校企合作操作场地的实践环境与相关条件,在企业中进行一定期限的实习,让学生深入工作小肠,熟悉相关环境,操作所学技术。学生在生产中利用相关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来应对现实生产,不仅巩固与深化理论知识,还可以提升自身操作能力。
  (五)成立“双师型”的教育团队
  “工学交替”的教育模式需要教师善于某种技术能力、职业活动或管理现场,对就业生态和活动能够熟知且深入地了解与掌握。这一教育模式推广后,教师既要对学生展开理论降解,也要深入一線与企业技术人员同时对学生展开技术指导。要建立这样的教学队伍,学校需要经过培训和引入工厂的技术人员来达到专业建立和教学的标准。
  (六)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考核机制
  首先要对任职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进行教学素质、专业技能、培训成果的全面评价,通过对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素质、教育能力等整体的考查,督促、调动其教育积极性与高效性。其次在学生成绩考核时,落实“因材施教、彰显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看重其实践技能与实际应对问题能力的整体成绩,评价学生的主体也需要由学校与企业、授课教师以及技术员工进行联合考察。
  四、校企共建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教育模式受特殊专业的制约
  经过学校与企业的教育整合,教师需要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教学过程,这是“工学交替”的主要实行手段。由于部分实践岗位引入学生过量,倘若学生离开自身岗位,势必会导致企业的生产的问题,因此学校需要考虑企业生产的连续性,与企业一同协调实习问题,如学生分批进行参与企业生产实习。
  (二)学生“违约”情况的频繁出现
  “订单培养班”学员即使有了工作保障,但在具体过程中还有存在退学、违约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大环境的改变使部分学生压力增加,很难接受这种模式,其次学生在具体过程中认为现实和理想存在一定差异,对综合环境产生怀疑。这需要学校要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素养培训与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心理承受力。还需要增加其去企业参与实践与生产,以此深化企业、学生双方的了解与沟通,进而降低学生的流动性。
  五、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二级学院在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当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手段进行革新,优化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进而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建成.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矛盾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2011.
  [2]乔鑫.浅析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矛盾[J].现代交际,2010.
  [3]周明星,孟庆国.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8.
  [4]卢坤建,温和,郭剑英.“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7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