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模态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上凯英

  摘 要:本文对多模态词汇教学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如何通过六种具体的模态模式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法;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概念
  词是语言的基础,也是语言教学研究的基础。Dellar和Hocking指出,“如果你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语法,你的英语不会有太大长进。如果你学会较多的单词与短语,你会有很大进步。”弗美尔(Vermeer)甚至认为语法并不是语言水平的重要组成,最主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大量词汇。因此,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教词汇。词汇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与方法。多模态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词汇量和巩固词汇输出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 多模态词汇教学法的概念
  申克指出,注意力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Schmit & MCarthy指出,学习者用于学习一个词的认知能量越大,以后能够回想起与使用这个词的可能性也越大。这从词汇学习的认知角度告诉我们,我们在教授词汇的时候,要设法唤起学员的注意力,使其印象深刻,记忆长久。多模态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激发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模态”(modality)一词来自mode/model(方式、模式),强调人类感知意义与表达意义的方式。人类的五大感官包括眼睛、耳朵、皮肤、鼻子、舌头。当这些感官用于感知与表达意义时,产生五种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和味觉模态。除了这五种模态之外,还有一种具身模态,即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意义,例如人们用不同的手势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
  多模态教学指在教学中运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感知或表达方式来进行教学。多模态词汇教学法就是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渠道来展示词汇教学内容,如图片、视频、音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获得乐趣中提高词汇量。
  二、 多模态词汇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鼻祖韩礼德把语言看作一个社会符号系统。除语言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非语言的表义系统,例如,图画、音乐、服装、色彩、舞蹈等。他认为这些非语言的表意系统也是意义生成的资源,意义的表达是由多种模态符号来共同表现出来的。因此,在讲授单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借助于多模态方式,通过语言的表意系统和非语言系统强化学员的感官刺激,增强词汇学习效果。
  三、 多模态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一) 视觉模态模式
  视觉模态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借助于图片、实物、动画或者视频的方式讲授单词,通过图片、视频的丰富刺激,能够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果。
  实物或者图片释义多适用于说明那些指称现实存在的物体或行为的意义。使用实物或者图片展示词义,具有形象、便捷、直接、生动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直接将词的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学习。实物或图片释义也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用于说明那些具有典型英美文化特色且难以用简单词语解释的具体词的词义。例如gothic这样的词就可以通过图片直观形象的展示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二) 听觉模态模式
  听觉模态学习中包括单词的朗读、跟读、听写、歌曲赏析、视频播放以及编故事等等。研究显示,朗读含有生词的句子比不朗读能够产生更好的回想效果。除了常规的跟读、朗读和听写教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涉及相关重点词汇的歌曲、新闻或者视频给学生听,这样学生能够对这一词汇印象深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了解到词汇的使用方式。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词汇造句,编故事。这样可以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两种渠道增强学生对该词汇记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演练、回想、使用目标词汇的机会。
  (三) 触觉模态模式和具身模态模式
  触觉模态在英语单词的教学中相对较少,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在课桌、书本或者空中练习书写单词。或者拿实物让学生去触摸来感受,从而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具身模态即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意义。教师在讲授一些单词时,可以用不同的手势动作来表示单词的释义或者让学生互相做动作来猜单词来实现对单词的学习。
  (四) 嗅觉和味觉模态模式
  对于一些表示嗅觉和味觉的单词,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去闻或者尝来实现对单词的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常常是多种模态协同使用来调动学生的多種感官,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依赖单一的词汇教学方法不会产生最佳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2]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3]马广惠.英语词汇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上凯英,陕西省西安市,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外语第一教研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2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