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大数据专业建设的探索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边静

  [摘 要]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方式,围绕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大数据专业的状况,分析新工科的内涵、地方高校应对地区产业发展的人才定位,讨论地方高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建設思路,同时阐述了大数据专业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 新工科;地方高校;大数据专业
  [作者简介] 边 静(1981—),硕士,集宁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029-02    [收稿日期] 2020-03-26
   2017年6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审议通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提出新工科项目指导意见。新工科专业改革涵盖了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19个项目群。地方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学科专业,破解学科壁垒,构建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学校服务地方职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至关重要[1]。
  一、新工科建设的内涵
  新工科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战略行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新工科建设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加快培养新兴领域工程科技人才,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领域人才培养。把握好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实现从学科导向产业需求导向的转变,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领域。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加大。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态势,充分发挥企业或行业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大数据人才定位
  大数据人才培养类型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前者主要侧重于数据科学中模型的理解与应用,毕业后主要从事大数据系统研发工作;后者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具体行业应用问题和处理实际数据的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应用和数据架构等工作。
  乌兰察布发展大数据产业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引进了百度、苹果等大数据方面的重点企业,欲打造北方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基地。我校计算机学院2018年3月通过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审批,同年8月开始招生。作为乌兰察布市唯一的本科院校,拥有大数据专业良好的外部条件,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企业或行业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真正为地方产业培养大数据人才是我校的首要任务。
  三、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建设思路
  (一)总体思路
  地方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把人才培养、学校定位与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地方高校的特色。
  (二)具体措施
  1.校企合作制定培养方案。每年召开校政企人才培养联合研讨会,由学校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由学校教师、在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甚至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专业培养方案做出合理性评价[2]。引入企业人才标准,制定课程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中的实训项目委托给相关企业承担,由校企双方按照各自优势合作办专业办班级[3]。培养方案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做出全面、正确的规划,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建立专业知识结构。对计算机系统课程进行改革,把原来分散在多门课程里的交叉、重复的内容整合在一个课程下,同时也达到压缩学分的目的。加强学生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索问题计算方面的特性,依据自身特点和资源设计相关大数据领域的板块。加强学生跨学科的专业意识,将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等全部流程集中在特定板块中进行学习。
  3.培养双师团队。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缺少大数据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定期派教师去企业挂职学习。实施学校、企业岗位互相转化,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策略,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院任教,引进企业先进的理念,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有计划地选派专职教师参加企业实际案例的师资培训,组建骨干教师与企业联合的科研团队,参与省市大数据科研专项活动,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提高教师对大数据应用项目的实战教学能力,培养适应地方高校需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
  4.教学与考核方式。相比于计算机传统课程,大数据专业的相关课程学习难度相对更大。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还要将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锻炼学生的系统架构能力,用系统的思维串联贯通所学的知识。同时学校还要推出多种教学模式以匹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完成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将部分专业课程放到企业里实施,根据大数据专业的不同方向开设医疗大数据、交通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等项目课堂。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特长选择不同的项目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项目驱动教学。
  在课程考核方面,采用平时成绩、理论成绩与项目实践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强调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形式以具体项目的课程设计为主,成绩评定向多样化、科学化、综合化转变,体现学生对实践项目理解的程度,通过课程考核的改革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四、專业建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2019年9月2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强调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调把思政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数据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需要在课程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中突出思政教育要求,强调知识和品德并重,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品质,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大数据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公德和创新意识。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制定符合专业标准和学校定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同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对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和总结,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结语
  新工科建设意见提出以来,高校人才培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大数据专业具有交叉融合性和技术创新性,其人才培养要立足于主流技术和院校特点,加强产学研融合,利用新技术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大数据产业需求,为多领域工作提供合格的大数据技术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黄丽韶,黄文.“校政企”多方协同模式下的大数据专业共建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9(1):121-125.
  [2]何磊,郭晓军,宋俊芳.面向新工科的校企合作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9(12):36-39.
  [3]肖大薇,姜立秋,李彤.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数据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9(4):89-92.
   Abstract:In view of the new way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big data major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he talent positioning of local colleges in response to the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It also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local colleges,and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he big data major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Key words: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local colleges;big data major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4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