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很多知识点与生活场景息息相关,为促进学习效果可以考虑借助问题情境的设置,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这会对学生理解枯燥和抽象的数学问题有所帮助。为此相关的数学学科教改中已经对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创设及其运用有很多较为具体的引导,这对于推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就实际情况而言,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较不全面和完善,有待通过进一步的尝试对相关教学做法进行系统优化,这也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运用
  
  一、 引言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从小学的教学模式提升到初中阶段从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上,常常因为过于抽象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将知识融汇于生活情境当中,使得学习内容便于理解和接受。但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受实际教学教师的个人倾向性影响,往往需要将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作为情境创设的主要依据,也难免存在不够合理和完善的地方,对实际的教学帮助效果参差不齐。因此,相关研究的价值得以凸显,其推广和借鉴有很大的现实价值。
  二、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概述
  对于数学情境的理解,就是要将数学知识和相关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完全不同于就理论讲理论的枯燥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数学情境的设置,以达到丰富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扩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有一定帮助。
  中学生在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上还不是很成熟,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难以形成高效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习效率降低。即便是一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内容的掌握上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在熟练运用方面也表现差强人意。这些情况的现实存在,也是进行情景教学的基础条件,通过加强情境内容的融入,可以将数学知识的枯燥性特点缓解,形成新的教学突破点。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通过积极创新并创设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使得数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能够围绕知识点内容展开各种教学活动。这些针对性设计,可以有效激起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进而可以从根本上优化数学教学的过程,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保证。
  三、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及其具体运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要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生活实际,通过不同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更具全面性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置要有高度的认同感,同时还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相关教学尝试,取得更有效的進展。
  (一)数学教学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将其与已形成的成熟知识体系进行比较和整合,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数学知识内容和认知领域进行一定拓展,形成新认知。初中数学知识学习存在较强逻辑性,其形成过程是对日常生活情境进行抽象化形成的,如果只是讲解这些抽象化的内容,会让很多学生适应困难。将生活实际引入这些教学过程,通过切身的认知和感受,能够获得对这些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对于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建,需要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通过对其价值的充分认可,形成主观上积极采用的直接动力和深入贯彻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形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的创新性特点,并更有效契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设置,要以更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发展为目标,并最终成为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选择途径。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但致力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对学生数学理念的掌握。将情境设置作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渠道,使得现实与数学,问题与概念达到较为完整的统一。
  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还要可以有效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注意力集中,创新思维被充分调动,引发各种与学习相关的联想,将现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被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更为完善和全面的一个教学过程和经验积累体系。
  (二)具体情境创设运用案例
  数学虽然有些枯燥,但也是源于对生活中很多客观事实的解释和处理,是一门典型的应用学科。通过情境设置,可以将数学与生活原本就有的关系重新拿出来,提供给学生用于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数学问题。同时,这些设计又可以很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恰当地设计能够更加有效地贴近生活情境,尤其是在新课的引入上,使得学生有更深的带入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动力。
  1. 利用生活事实创设数学情境
  比如:在线段(两点之间线段距离最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创造出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从家里来学校的路线选择,都会尽可能选择接近直线的近路,这样才会节省更多的时间和体力。通过将不同同学家庭到学校的地图进行观察,就能非常明显地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时,可以对这些距离进行测量,使得学生心里建立起相关概念,自己就可以知道该结论的正确性,并可以将该结论推及其他生活其他类似场景的解释。进而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学实践过程。
  再如: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进行课堂的正常教学时,可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小亮在家做游戏时,不小心摔坏一块圆镜子,要配置大小和这块镜子一样的镜子,小亮不需要将整个镜子的碎片都带着去商店。他只要拿一块边缘完整的残片,就可以找到镜子的圆心,求出半径。这个问题可以作为学生自主解决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最终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三点定圆的相关知识和内容。通过情境的创建,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的欲望和好胜的心理,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2. 利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课堂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而可以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相关知识,并对这些知识形成更加牢固的印象。在“轴对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指导学生将长方形纸进行对折,在纸上描绘图案,然后用剪刀将这些图案全部剪下来,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向同学展示。这个实验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内容,在学生剪出的图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折痕为轴的对称图形。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明确轴对称相关知识的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存在的轴对称事物,以了解轴对称的现实价值,深化相关知识。
  (三)利用已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显著的连贯性,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可以相互联系融合,形成有更多整体性和一致性的知识体系。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整个学习而言非常重要和必要,通过将学过的内容进行情景创设,用于解释新知识和新问题,这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思路。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时,就可以运用线段的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得学生对此结论可以直接形成认识,并能够自己通过学得的内容进行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为这些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更加轻松,也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通过应用题的方式让学生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些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内容的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加以归类和解决。在对“一次函数图像”知识进行学习时,可以创建这样的情境:小马从家去磨坊磨米,又要去小牛家取东西,然后再回家。且他的家、磨坊和小牛家都在一条直线上,设t为时间,s为小马到小马家的距离。问题是结合图像,描述小马从去磨坊到回家全部经过路程,要求同学利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观察与合作等方式,进行相关內容的探究并最终得到相关知识。整个过程中不但要学生学习观察,总结一次函数的相关特点,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五)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将数学故事用于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是一个比较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通过适合的数学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理念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将问题情境与故事情节融合,形成对学生兴趣的强大吸引力。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容时,可以讲一下下面的故事:数学家迪卡儿在研究代数解决几何问题的途径时,曾经多日思索也难以找到要领。一天,他在休息时竟然梦到自己找到了一把可以打开数学宝库的钥匙,在这个宝库里,遍地都是光彩夺目的珠宝。他发现宝库的墙上一只蜘蛛所结成的网。他看着蛛网纵横交错的网格,灵机一动,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东西吗?那些蜘蛛网格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经线和纬线,不同的点都可以在这个网格中找到其位置。通过该故事,可以将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与蜘蛛网的结构进行比较,故事使得学生的学习吸引力得到保证,而将直角坐标系与蜘蛛网的比较则让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扎实。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在学生的大脑中树立起有关知识的结构和概念,融合所学的知识点,能够解决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情境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在教学当中,需要在一些具体设计细节上进行完善,使得教学真正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达不到这种预设的状态,教学质量和效率将会受到影响。情境教学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尝试,这些努力会通过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得到充分验证,并为教学发展创新提供更加合理的完善尝试。
  参考文献:
  [1]孙锡敏.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趋势浅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8).
  [2]卢君娥.中学数学课程过程性目标的达成策略[J].江苏教育,2017(5).
  [3]李星云.浅谈中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J].吉林教育,2017(9).
  [4]李梅芳.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J].现代教育科学,20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8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