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行动导向的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与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行动导向教学概述
   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为了“行动”进行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项目”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主要特点为:
   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
   2.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完整。
   3.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
   4.注重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核心教学法之一。因此,在中职教学实践中引进新的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特点
   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设置要兼顾学生就业与技能大赛两个方面。
   1.中职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学得好,才可以为其就业打下基础,将来可以学以致用,成为谋生的手段。
   2.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成绩,是衡量一个职业学校办学的基本依据之一,也是办学特色与办学水平的基本体现。同时,比赛也给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比赛的锤炼,给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升学和就业空间。
   可以看出,上述两个方面是基础和拔高的关系,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要兼顾好这两个方面。
  三、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发
   (一)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工业机器人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就必须全面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同时,专业教师要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专家共同研究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核心岗位能力,然后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开发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开发如图1所示。
   (二)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
   在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为此,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优秀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此外,还可以聘请一些与学校合作企业的专家负责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和对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以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工业机器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三)深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际上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打造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项目的新标杆。校企合作也是工业机器人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企业优选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为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工业机器人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为例,探讨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应用。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从初级工到高级工到专家的发展顺序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从单一机器人的操作,到机器人工作站的整体把握,全部课程都安排在机器人实训室上课,每一个项目都有实践环节,每一次的学习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在实践操作中,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这些职业素质是在任何企业工作都应具备的,因此在每一次的考核评价中都要加入相关内容。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根据项目任务通过视频、图像、实训设备等,使学生了解工业机器人在各种场合的应用。对于机器人的工业应用着重讲解其各种结构形式及应用场合,通过该项目使学生对机器人学科有全面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目标
   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通常采用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即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及其相关参数知识,能使学生掌握机器人机构设计、运动分析、控制和使用的技术要点和基础理论。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相应地掌握一些实用工业机器人控制及规划和编程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获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自我控制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课程由6个项目组成,分别是:(1)工业机器人的分类;(2)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和性能参数;(3)工业机器人的结构;(4)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技术;(5)工业机器人传感系统;(6)机器人系统典型应用。
   (四)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学习准备、工作计划、任务实施、作品检查和学业评价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学习准备环节,采用资料检索对比法,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学习资料、网络查阅等途径独立检索相关技术、器件的应用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对新技术的转化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任务分析环节,采用粘贴板法、头脑风暴法,让学生知道工作任务内容、工作方法及要达到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任务实施环节,学生需要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看工作任务所需工具和材料是否完全、能否根据方案的计划按时完成、实施过程中若出现问题该如何解决,同时要对任务的实施结果进行归纳和汇报。
   在学业评价环节,采用调查法、访谈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对学习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需要思考自己的行动是否积极有效、是否有改进空间、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和整个过程的不足等。
  五、结束语
   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设计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它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并且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以及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朱守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8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