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自制教具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利用自制教具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值得推广。在物理教学中自制教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要活用自制教具开展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自制教具;创新思维;物理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5-0092-02
  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也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制作或引导学生一起制作教具,这样既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一、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物理是初中新开的一门课程,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并未学习过相关理论,因而会对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等产生浓厚兴趣,求知欲十分旺盛。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一旦学生内心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就会对物理知识产生探知欲。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教师的教学也会变得更主动,教与学的关系就会更为融洽,从而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到物理的某个概念时,如解释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完全可以拿出自制教具进行现场演示,或者将一些制作材料直接带到课堂上,指导学生利用玻璃球、镜子等制作万花筒,或用纸板和镜子等简单材料制作潜望镜,让学生直观明了地通过自制教具观察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这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学生更愿意开动脑筋,主动思考这些物理现象的原因,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会观察是学好物理的诀窍之一,物理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自制教具与实验室里的大型实验设备不同,它仅需简单的制作材料,其制作方法通常也比较简单。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在课堂上现场制作一些教具,有时候为了学生能深入理解,还会指导学生参与完成制作教具的工序。这样,学生就能有机会现场观察物理过程,且能够思考物理现象的本质。因此,自制教具的制作与应用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解释“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时,只要借助自制教具就能让学生对这个物理现象一目了然,瞬间理解该知识点的核心要义。教师可拿出木棒、鼓面、泡沫屑,再将泡沫屑附着在鼓面上,然后用木棒敲击鼓面。实验的全部过程虽然简单,但学生仔细观察后能够发现泡沫屑有了明显变化,即鼓面的振动引起了泡沫屑的跳动,这就直观地印证了“物体的振动可以产生声音”的论断。借助自制教具开展实验,让学生有了近距离观察物理现象的可能,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进步。
   3.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维活跃,好奇心较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思考、爱动手、乐观察。就物理教学而言,教师自制教具的材料多源自生活,較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制作教具的材料随处可寻。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制教具进行演示和讲解后,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这时,物理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适时的引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并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进行创新,这样非常有利于拓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到长度测量时,可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即要求他们制作用于测量长度的刻度尺,鼓励学生根据物理知识进行创新,赋予刻度尺更多功能,而不限于作为测量长度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教具带来时,很多设计都极具创新性,让教师眼前一亮。有的学生在刻度尺上安装了放大镜,其目的是为了观察刻度时更为清晰;有的学生则在刻度尺上安装了小灯泡,方便在昏暗条件下察看刻度尺。可见,自制教具的确对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有重要作用,其不仅对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有帮助,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有利于物理回归生活
   自制教具的结构及制作过程较为简单,使用起来也极为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操作起来非常顺手,学生也可以直观地看到整个实验过程,这就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的相关知识及物理现象。此外,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教师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做成教具,特别是可以将一些生活废弃物利用起来,如易拉罐、塑料管、旧铜丝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自制教具材料。教师应结合所讲课程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制教具的制作,这样就在无形中降低了教学成本,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1.活用自制教具开展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发现源自人类的好奇,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年龄段,且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提升。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活用各种自制教具,安排学生动手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唤起他们内心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密度与浮力”时,教师要讲到物体的“浮与沉”,首先可以向学生讲清楚物体沉浮的条件,然后借助一系列材料制作一些教具进行现场演示。材料主要有玻璃杯(两个)、水、食盐、筷子、鸡蛋、红墨水,具体实验过程为:在玻璃杯里盛上三分之一的水,然后加上充足的食盐;用另外一个玻璃杯盛满清水,滴入两滴红墨水,将水染红;沿着筷子将红色水倒入玻璃杯中,即呈现出玻璃杯上部为红色的淡水,下部为无色的盐水;最后将鸡蛋小心放入水里,即出现一个神奇现象,鸡蛋沉入红水,但浮在无色盐水上,悬停在两层水的分界处。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他们迫切想知道关于浮力的相关知识,这就使得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
   2.活用自制教具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借助自制教具开展的实践活动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很多实验不仅需要学生亲自操作,还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即要求他们既动手又动脑。例如,在教学“熟悉而陌生的力”时,教师可以用筷子、玻璃杯、大米、清水开展一个关于力的实验。首先在玻璃杯里装上大米,然后把筷子插进去,将米压紧直到杯子装满大米,接着往杯子里加少许水。最后,教师就可以拿住筷子把装满大米的玻璃杯提起来,显示出摩擦力的神奇。这个实验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究竟是什么原理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答案。
   3.活用自制教具开展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用自制教具开展教学实践,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自制教具教学的前提是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并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步骤,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更加自如。在运用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耐心与专注力也会不断增强,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全面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自制教具无疑能够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自制学具的过程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等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此,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物理实验方面,自制教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独特的优势,值得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深入钻研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凤天.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19(02).
  [2]刘曦萍.自制教具让初中物理课堂更加精彩[J].基础教育研究,2017(04).
  [3]范亚颖,卢慕稚,李飞跃.中学物理自制教具开发过程的案例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2014(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0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