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健全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文章研究创新创业课程学分置换、工作室机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问题,以提高设计教学质量,实现学生从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创业;学分置换;工作室机制
  一、 前言
  设计专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它服务社会的方式和特点,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主导的设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 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招生规模非常庞大,直接导致与社会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同时高校对各自办学特色、地域性市场需求、学生基础专业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分析不足,单纯的照搬仿效教学模式却未能得到成效,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系统、专业技能掌握不深入,就业过渡期加长,院校口碑等连锁的负面反应。
  我们分析教学及反馈、毕业生跟踪等相关数据,发现问题要体现在传统设计教学模式与新时期卓越设计人才培养的冲突。如技能更偏向应用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薄弱;虚拟设计课题较多,实际设计项目较少;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等。
  三、 解决方案
  通过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设计艺术教育理论。从学生培养、指导教师的团队建设、规范性的组织模式、学生社团的平台作用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环境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在改革中从课程设置方面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从学院引导方面创建艺术学院创业创新中心;从各专业建设方面增加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四、 实践探索
  1. 更新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并随每年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通过学分置换的形式将课余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建立包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的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
  2. 创新项目管理及实践,鼓励“科研—实践—成果—教学”的互动模式,强化科研教学一体化,实现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双提高。建立艺术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建设成学院下设相对独立的学生创新创业实体。
  3. 以艺术学院创业创新中心建设为核心,协同藝术学院各专业科研优势资源,创建六位一体的专业设计服务团队,形成基于产学研多元共赢的设计类人才双创教育培养基地。理顺创新创业中心职能和服务方式。其主要任务是以获取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我院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中的重大科技创新问题,以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开展创新性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与技术服务。
  4. 强化设计创新实训,依托企业实际项目,补充或完善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实战能力,完善项目、竞赛、专利、教改等多种设计成果形式。建立课内外创新教育一体化模式,创新设计教学方式,全面提升艺术类设计人才综合能力。通过创新创业专业教师推荐获批省级以上大创项目5项,校级项目10余项;工作室推荐竞赛作品282件,参与人次230余人。
  五、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步入正轨,各工作室的设计实践、科研实践进展良好,通过中心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艺术类专业的设计服务能力,在后续改革中可进一步深化中心的发展内涵建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想,为在校生打造能够提供真实企业工作经验的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刘言正,朱陆莉,仵红洽,刘立忠.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1).
  [2]张玲,袁杰,贺亚强,吕铠,薛文俊.基于创新创业的工作室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消费导刊,2018(14).
  作者简介:陶然,张生芳,王丹,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交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9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