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学校开始逐步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初中音乐教学也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式,从单一的给学生讲解乐理的相关知识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初中音乐教学也不仅是一门规定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旋律、节奏感等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讲解,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乐感。初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对基础的乐理知识教学和以后的音乐发展起着启蒙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培养;教学
   初中音乐不仅是一门单一的课程,有利于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更偏向于向学生讲解音乐的主要构成部分,音乐的大致类型和相关的乐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机械的对知识进行记忆并不利于初中音乐教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加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至关重要。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意义
   初中音乐教学的期望目标是实现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艺术鉴赏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开设初中音乐课程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认知中音乐就是词曲的结合,在这门课程中,希望学生了解到关于音乐更加详细的其他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除了课本上规定的教学要求,不仅要让学生会唱歌,还要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也是情感的表现载体,通过不同的音符变化和节奏的快慢都可以使音乐的风格发生极大的改变。希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乐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当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共鸣,对于不同歌曲表达的情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有了鉴赏能力以后,整体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升。音乐是人们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老师通过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和音乐产生共鸣,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面临的问题
   在短时间内师生可能无法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延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老师一般会告知当天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歌曲,灌输式的开始给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了不同音符的发音之后,开始对所要教学的曲子进行逐步拆分教学,将词曲分开,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所能学习到的音乐相关知识是非常片面的。当老师对教学方式做出变革,学生和老师都有一个适应时间,新课改对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要求有了显著提升,这对老师的能力和实际课程教學水平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老师所要教授学生的不仅仅是如何唱歌,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更为深入的理解作品的感情,利于学生乐感的培养和形成。很多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习惯于自己独立讲解,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及时沟通,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乐感的形成,这也需要老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变更,结合学生和自身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让学生自主进行分析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通过不同的学生回答引发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再由老师对回答进行分析总结。通过逐步的改变让学生和教师开始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结合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点,引导学生乐感的形成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也很容易让初中阶段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教材内相关知识的讲解,并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实际演唱和鉴赏部分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乐感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初中阶段音乐的教学目标有了更高要求,学生要具备对所学基础乐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课程要求的重点曲目做到烂熟于心,不仅要求学生能演唱,而且要求学生具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注重对初中阶段学生语感的培养。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展开音乐的相关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在针对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京腔昆韵》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我国的国粹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一章的学习中,在了解了基础文化之后,更有利于鉴赏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类型
   乐感的培养不能单一的依赖于几首音乐的作品鉴赏,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大量素材和经验的积累,不断接触新类型的音乐作品是影响乐感培养的重要因素,而这些经验的积累和教师的课程内容有着很大的联系。老师需要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不同风格类型的经典作品或者有着很大影响力的曲目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包含了很多的影响因素,词、曲、编曲以及和声都是缺一不可的,以初一的教学任务目标为例,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欧洲民歌、民间乐曲、舞曲、蒙古族民歌的音乐文化以及中国民族的五声调式音阶,这类音乐都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所积累下来的文化底蕴,这些并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内容,在对这类音乐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不同音乐类型的作品,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情况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所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来展开教学,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鉴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初中音乐课堂的高效开展,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和审美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三)做好基础训练,培养良好的感知能力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不是只通过大量的音乐鉴赏就能完成的,基础的乐理知识和良好的音乐视听唱训练也占了很大的比重。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也应注重对学生视听唱方面的训练,在课堂上则让学生多听一些音乐作品的旋律,类似于《G大调弦乐小夜曲》《沃尔塔瓦河》《卡门序曲》等诸多经典曲目,培养学生对旋律的敏感性和对音准、节奏感等重要因素的了解,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除了听这一方面,唱也是初中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还要能做到基础的歌曲演唱。以课标要求为例,要求学生可以熟练、流畅演唱《国歌》《青春舞曲》《我的祖国》《让世界充满爱》等经典曲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能自信、熟练的进行演唱,在演唱过程中也应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旋律,注意到演唱之间与同学的配合,对旋律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词的部分,拆分教学完成之后再将词曲融合进行教学,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课程要求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从而建立起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乐感。乐感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乐理知识的基础上的,只有打好了基础,对学生的乐感培养才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做好基础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日常音乐教学的活动开展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在为学生打下良好音乐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加强自主练习,提升学生的乐感
   不同的人有着自己不同的喜爱的音乐类型,个体间存在差異是必然现象,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除了规定范围内的教学要求之外,教师应当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老师应该深入全面了解到不同学生所偏爱的不同曲风类型,根据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做到因材施教,策划互动课程安排,联系课本和实际生活,开展音乐鉴赏及演唱的相关实践活动,举办班级内的小型音乐类比赛,让学生自行选择作品进行演唱,让同学们自主进行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作品,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奖励,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大多数学生所喜爱音乐的鉴赏和赏析,拉近了与同学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使课堂内容更为生动有趣,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这样的方式直观了解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掌握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利于今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合理建立。采用让学生自主练习的教学模式,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可以通过了解大多数学生所喜爱的音乐作品了解学生的实际鉴赏水平,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作品,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锻炼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乐感来说也至关重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对音乐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乐感培养的相关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乐感培养的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实际教学中,老师应注意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培养学生的乐感是初中音乐教学重中之重,在培养学生乐感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到培养学生对基础乐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积极组织实践活动,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为合理的教学方案。从实际出发,结合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提升乐感以及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飞.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北方音乐,2018(22)
   [2]吴天娇.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8(22)
   [3]贾云丽.探究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9)
   音乐教育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每况愈下。初中生正值记忆知识、积累技能的最好时期,需要教师把握好这一阶段,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取得质的进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乐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聚焦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从多个方面探究培养学生乐感的措施。
   音乐是一门集文化传承与感官享受于一身的艺术课程,蕴含有丰富的知识、情感。学生学习音乐主要是靠听觉来感受其内涵、欣赏其艺术魅力,教师需要站在培养音乐乐感的角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加深对音乐节奏和内容的理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听音乐是一种极致感官体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从外界获得感官刺激,从而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魅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制订教学方案,使学生置身于视听感受中以便体会音乐创作者的心态和情感,然后再引导学生对音乐展开鉴赏,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作品的意境,最终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音乐乐感的养成。具体而言,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将音乐与学生的听觉结合起来。举例来说,在讲到《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时,教师首先要强调创作者阿炳的生平事迹,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阿炳在创作这首曲子时的背景和心境,从中体会到这首曲子所传达出的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电影视频片段,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精准把握这首曲子的转折点和停顿处,让学生从节奏变化、音调高低、音域类型等层面感知乐曲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和音乐乐感。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自主鉴赏,并组织相应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分析和探索中掌握不同音乐形式的特点以及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
   与文化课学习相似,音乐课程也需要先打好扎實的理论基础,才能顺畅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内涵。因此,音乐理论知识是教师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切入点。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以培养学生的乐感和情操为目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9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