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基于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婷 张丽华 韩斌 肖文侠
摘 要: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仍然是两条线、两张皮。在民族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尝试构建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体,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主要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采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融合联动、建立动态考评机制、构建多元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等举措。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专业+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147-002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内驱力,国家亟需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岗位创业者及专业技术通才[1],国内许多高校已开始尝试构建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一定的成效,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双创人才培养上开始较晚,尚未形成独特的模式,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应依托专业特色,尝试构建专业教育与創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独特的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1.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特点
教育部在2015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不断吸纳人才、改革教学方式、完善实训体系,尝试构建并不断完善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高职的双创人才培养,绝不是单纯的开设一两门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也不是简单的创业技能训练,应该是创新意识、内化的创业精神、素质和能力的培养[2]。就目前国外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可以总结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将专业技能及实践课程嵌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学术型人才培养体系;一类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体,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国内各高职院校已开始尝试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因各专业特点限制,在不同专业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困难程度和面临的挑战不同,因此目前的研究停留在各专业的尝试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4]。
2.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较晚,民族地区因其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少数民族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限制,其双创教育相对滞后,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一般开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专业,如民族医药、民族艺术等,这给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大多借鉴内地其他高校已有的模式,机构设置上一般下设于招生就业处,课程体系建设由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一般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与专业教育形成两条线、两张皮。
3.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途径
3.1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笔者对本校大专在校生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卷调查汇总结果显示,只有1.78%的学生从未有过创业打算,58.6%的学生想过,但是缺乏系统的思考,14.7%的学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考虑,说明绝大部分大专学生都有创业的打算。再进一步调查,有56%的学生表示因为专业知识熟悉会考虑在所学专业领域创业,19.11%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适合创业。此前提到的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两种方式,根据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实际,更加适合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体,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融合的关键不在于新增课程或者学分,而是如何将创业元素融入专业培养[5]。在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课程设置不发生大的改变,现有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开设4个学期的创新创业课程,前两个学期注重创业基础知识,如财务、创办企业、工商注册等知识讲授;第二学期注重创新意识培养;第三学期侧重专业创业;第四学期侧重实践。因此,融合的关键在于第三学期。同时,各专业选择一门课程开设为创新创业融合专业课。如机械专业创新创业融合专业课可以为《机械加工工艺》,在课程中设计新产品开发环节,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新产品开发及创业有关知识[6]。建筑装饰专业可以在《建筑装饰设计》课程将完整的室内设计方案作为一个实践单元,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室内设计方案,引导其在设计中融于民族元素,激发学生的专业探索精神,培养创业意识。
3.2师资队伍建设
问卷中,学生最希望得到学校什么方式的创业帮助一题,59.11%学生选择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另外对大量初创企业的走访调研中,小微企业创业者均表示在校学习的创业知识对创新能力、启发创业意识、面对困境的决策有极大助益。创业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多为某一专业领域研究者,几乎没有创新创业知识背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近些年引进较多青年硕研究生,原有教师多为有经验的年长教师,年龄断层严重。而青年硕士研究生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对各专业青年教师定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培训,而后承担创新创业基础课及创新创业融合专业课教学任务。另外,将每年到企业参加实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把握行业发展前沿,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有利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指导学生实践[7],同时将教师担任创新创业课程及指导实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真正发挥教师在双创教育中主导作用。
3.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融合联动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本、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因此将创新创业的元素、环节、内容、素材引入课堂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体现创新创业的内容,首先,要制定明确创新创业内容的教学大纲,依照教学大纲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使创新创业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一定改革和创新,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采用翻转课堂、分组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课堂教学。最后,采用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将相关专业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请入课堂,以企业项目为切入点,将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思路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思维[8],通常企业人员较忙,也可以采用线上教学和专题讲座的方式,丰富教学方式。 3.4建立动态考评机制
考评机制是督促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校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设置合理、科学的评教指标能够指引教师的努力方向,检验教学实效,为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考核要侧重过程性[9],以学生创新意识是否提高,面对困难及解决问题能力是否增强为标准,重点考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专业能力。考核指标设置细化,如学生参加就业创业比赛、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参加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创业培训的经历等考核指标,通过考评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创新创业能力中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措施。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考核侧重于参加创新创业相关培训、承担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融合课程及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及深入企业实践学习时长,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专业教师投入到创新创业工作中。通过学生信息员反馈、教学检查、领导听评课、教师听课互评、学生评教结果等作为教学效果考核指标[10]。
3.5多元實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对学生最希望获取创新创业知识方式的调查中,33.33%学生选择实践教学,29.78%学生选择社会实践、30.22%学生选择专业培训,只有6.22%学生选择理论教学,0.44%学生选择其他。高职院校学生理解能力、接受理论知识能力较本科院校学生差,但动手能力强、社会经历丰富,因此更倾向于从实践中获取创新创业知识,构建多元实践教学体系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包含课程内实践、创业大赛、创业社团、顶岗实习、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等。课程实践指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融合课程中教师布置的课内实践环节,通常是教师根据课程大纲设定的小任务或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能力特长,提高认知及沟通能力,形成初步的创业意向,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参与的。创业大赛和创业社团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有选择性的参与,由教师指导,根据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给予一定奖励分数。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必须进行的专业企业实践,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运行流程、产品生产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创业思想。校内创业孵基地是为有志于创业及已经开始创业学生提供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资金及政策扶持,帮助学生启动创业想法。
3.6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
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明确要求辅导员应具备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的能力。同时,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辅导员是与青年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教师,同时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领者,学生最信任的教师,辅导员应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辅导员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时,首先应注重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帮助学生认清自身优势与能力。其次辅导员应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关注社会需求、了解行业动态,同时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联系,努力构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提高协同育人能力。将辅导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实践纳入辅导员绩效考核,鼓励辅导员任教创新创业课程,鼓励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育人优势,二者融合互通,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渗透。
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构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尝试实践,并不断修正,同时需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多方联动协作,统筹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因此,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专业设置特色,少数民族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在民族地区构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应充分发挥民族优势。构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互通对于培养国家亟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复合型辅导员,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就业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2019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NJSY19362
参考文献:
[1]李华,张旭旭,钟兴润等.专业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融合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12):33-36
[2]陈丽,肖雄.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J]装备制造与教育,2020,34(1):30-33
[3]戴芳菁,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验班比较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4):104-105
[4]朱少晖,周玉萍,王杨等.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研究[J]安徽化工,2020,46(2):131-132
[5]陈芳,胡曦,李芳.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体育应用型人才
教育体系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5):70-74
[6]韩雄伟,张恩俊,高东璇等.基于创新创业的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装备制造技术.2020(03):163-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41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