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生态化实施路径探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勇

  刘勇,四川省成都市棠湖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校长助理,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首届中小学教学名师,成都市首届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成都市组织部首届十大优秀教育人才,四川省刘勇名师工作坊主持人,成都市、双流区两级名教师刘勇工作室导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兼任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获评全国中语会首届“学术先锋人物”。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数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整本书阅读的校本课程建设,改变了以往整本书阅读“无读本、无时间、无指导”的散漫状态,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过于在意形式、注重展示而忽略学生真正的阅读,过于在意应试、注重检测而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在整本书阅读中,要处理好兴趣培养与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教师指导和自主阅读之间的关系。
  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生态化实施路径,其核心词是“和谐”和“绿色”。“和谐”即平衡共生,要平衡好课内与课外、指导与自主、兴趣与品位之间的关系,达成统整、共生的阅读宗旨;“绿色”即自然生长,通过绿色的阅读理念、绿色的阅读目标、绿色的阅读通道、绿色的阅读评价等实施路径,达成阅读素养的自然提高与动态生长。其中,“绿色的阅读通道”包括阅读情境的生态创设、阅读过程的生态构建、阅读成果的生态展评三个方面。以下将主要结合这三个方面探讨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生态化实施策略。
  一、创设生态情境:
  确定阅读起点,构建阅读场域
  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生态化实施,是为了让学生从“不阅读”“浅阅读”发展到“在阅读”“会阅读”,而要达到这个水平,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创建共读的阅读场域。
  1.调查学情以明起点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M·凯勒的ARCS动机理论认为,切身性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这是一本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也是统编语文教材的必读名著,但很多学生并不喜欢读,即使强令阅读也读得磕磕绊绊。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与作品的隔膜和教师说教的枯燥,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文本内容与时代背景的疏离,从而导致学生阅读动机的缺失和阅读兴趣的索然。
  对此,教师应根据切身性原则,运用探究唤醒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导读时可以“走近真实的你”为主题,通过“为人物设计QQ签名”“给领袖评星”“描绘红军群像”三个环节,拉近学生与名著的距离,进而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分析和评论中辨别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跨越时空与伟人们进行深入对话,顺利地开启阅读之旅。当学生阅读完大部分内容产生倦怠时,适时地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互文阅读。完成阅读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通过还原人物场景,体会人物的心理。
  除全班共读外,还可选读名著。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推荐,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还可根据学生的建议,开展名著漂流活动,既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
  2.师生共读以建场域
  师生共读是有效的引领方法之一,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读书种子”,才能真正地构建起阅读的生态场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教师先成为“首席阅读者”:最先读,最会读。阅读前,教师朗读其中惊险的情节、奇幻的想象、精彩的描写,引学生入胜;阅读中,率先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带动学生一起分享;阅读后,再与《桃花源记》联读,读出了“神秘、想象、热爱”三大关键词,读出了海洋就是凡尔纳的“世外桃源”。《海底两万里》与《桃花源记》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是不为世人所知,二是误入其中,三是完美无瑕,四是一不小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不曾出现过一般。通过师生共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还有亲子阅读、小组共读、个人推荐等策略。在每周的个人推荐名著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精心筛选、精致准备、惊艳亮相。如有学生推荐《骑狼女孩》,认为“勇敢、坚强、爱心”是小说的三大关键词;而“读出细节、读懂生活、以读促写”则是阅读的重点。还有学生推荐《城门开》,认为文章缓缓地讲述了老北京的回忆,细腻而深情,纯真而隽永。
  二、构建生态过程:
  融通阅读方法,介入阅读指导
  1.“海量阅读”以培养习惯
  在信息时代,碎片阅读、海量阅读是常态,不仅要培养学生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习惯,还要提升其勾画与批注相结合的能力。叶圣陶强调,“无论什么书,都不能让眼光像跑马似的溜过就算,一定要集中心思,把注意力放在书上。这是第一。第二,一口气直往下读,不如每读一段,稍微停一停,回过头去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了些什么。第三,想到了什么,不妨随时提起笔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读书笔记。[1]”
  因此,整本书的阅读要靠“养”:一是用时间来培养;二是用心性来涵养;三是用氛围来滋养。在教学实践中,阅读任务的合宜布置,阅读课堂的合理推进,阅读策略的合适跟进,都能推进“海量阅读”。学生“悦读”的最大价值就是让学生真正读起来,不再只读教材和教参。
  2.“三课推进”以提升能力
  整本书阅读,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实施教学。前期导读课重在“导”:导兴趣,导方法,导习惯。中期推进课重在“推”:展示前期成果,推进后期阅读;发现阅读问题,推进学生思考;搭建阅读支架,推进深度阅读。后期整合课,关键在于“整”:内容整合,策略整合,方法整合,情感整合,智慧整合……带领学生深度阅读,常读常新[2]。
  阅读过程,还包括阅读的流程和阶段。如阅读《西游记》,前期导读以“跳读训练—感知经历”与“精读指导—品读矛盾”两个教学活动为路径,指导学生习得精读与跳读的方法;中期以孙悟空为阅读主线,通过“猴性—人性—佛性”的发展轨迹来探寻其成长之旅;后期以“假如你要重新组建一个取经团队,你会挑选哪些人”为主话题,整合并分析人物形象、人物作用、取经道路、取经文化、团队建设等。在这个阶段的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读书要形式内容一网打起来,一把抓。这类书需要有个‘一揽子’读法。要‘不求甚解’,又要‘探骊得珠’,就是要讲效率,不浪费时间。[3]”   三、开展生态展评:
  强化阅读内省,整合阅读任务
  建构主义认为,在情境中协作与交流是实现意义建构的关键路径。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要落实“三多三少”,即:少制度,多情境;少任务,多对话;少惩罚,多展示。
  1.涵养心流以育品质
  心流是指人们在专注进行某一行为时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在阅读整本书并处于这种状态时,就会沉浸其中,感到特别兴奋和充实,且阅读效率较高。要在整本书阅读中帮助学生进入心流状态,必须要打开阅读视野,对接真实世界,保持阅读品质;还需要从创意性的阅读情境、游戏化的活动设计、共同体的阅读小组、有挑战的阅读目标、视觉化的展评活动等方面入手,促进这种阅读状态的回归和保持。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多元智能理论在阅读中的运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内省式自读的实现。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认为,伟大的知识永远是和身心体验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存在于行为中、表现在身体上、蕴蓄在体验里[4]。因此,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品质。
  2.整合训练以达目标
  整本书的阅读训练有别于单篇教学的阅读训练,它应着眼于整体,聚焦于整合,指向于素养。阅读前,应明确阅读计划,还应细化阅读指导;阅读中,要培养阅读的意志力,还要建立阅读共同体;阅读后,要进行多元而灵活的评价,还要开展生动而立体的展评。在训练和展评中的生态化,就是强调不为训练和展评而开展阅读,同时注意“三度”,即大量阅读以体现宽度,自主阅读以体现温度,品质阅读以体现深度。
  整本书的绿色阅读通道,就是通过各种路径促进学生“真阅读”“会阅读”和“自阅读”。训练阅读方法、集合阅读思维和提升阅读表达,这些训练应当以阅读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整合情境为策略,以师生共读为路径,以提升素养为核心。即强化阅读内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整合阅读任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如图1所示,整本书阅读校本课程的生态化实施,就是要通过生态的阅读情境、生态的阅读过程、生态的阅读展评,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与品质,从而让阅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实施整本书阅读,最怕的是“知道却做不到”,明明知道其重要,但如何引领和实施却偏偏做不到。鉴于此,温儒敏教授提倡“签订阅读契约”,其价值不言而喻。
  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还需要全方位整合时间、资源、人员、文本、活动等要素,只有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才能培育阅读素养和阅读品质,提升阅读的幸福指数和持续动力,从而真正落实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生态化校本实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2]刘勇.整本书阅读后期整合的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8(9):32.
  [3]金克木.书读完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20.
  [4]李帆.完整學习的教学意蕴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9(7):81.
  (责任编辑   姚力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51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