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壮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生态化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广西壮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生态化路径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从宏观方面加强壮族文化与幼儿园环境的有机融合。二是从微观层面促进壮族文化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领域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与壮族文化相融合,使壮族文化更深入地融入幼儿园课程,形成富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
  [关    键   词]  壯族文化;园本课程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176-02
   广西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本文将探索构建适合壮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生态化路径,将研究应用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活动中,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对儿童的历史、自然、社会、美术、音乐等多学科知识了解有着重要的补充和支撑作用。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一、宏观层面,加强壮族文化与幼儿园环境的有机融合
   环境是隐性的课程,是无声的教育者,环境对幼儿的综合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幼儿园内环境是创设良好外环境的基础。幼儿园内环境主要包含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与心理环境、精神氛围两个方面。”
   因此,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把幼儿比作幼苗,良好的环境就像营养丰富的土壤。在校园内,园区各级工作人员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壮族文化,弥合幼儿园教育和幼儿日常生活的缝隙。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整体环境的熏陶。因此,园内要充分重视各种活动环境和氛围对幼儿的影响,建设一个以环境为基础、兼具感受性和体验性的民族文化隐性课程。具体来说,幼儿园应从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壮族文化氛围浓郁的教育活动环境。
   在物质环境构建方面,幼儿园内的建筑、楼梯、走廊、墙壁、大型游乐设施以及教室内的主题墙、屋顶装饰、区角环境、卧室等物质空间,可以装饰一些具有壮族特色的图案。同时,幼儿和家长也可以参与创造环境,以加深他们对壮族民间艺术的感悟,传递民族文化的真、善、美。
   从创设心理环境方面来说,园方需要关注到园中的各级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尤其是在师幼沟通、交流和互动方面,幼儿园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师道德素养和情操素质,还应表现得更加平和民主,对待幼儿有爱心、细心、耐心、关心、包容心等,这种工作态度有利于为幼儿带来安全、舒适、信任、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环境下,幼儿能够更加自由、真实、自信、乐观地表达自己。幼儿园教师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一定要让幼儿自主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动手操作,创设协调合作的生态化动态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具有知识乐趣,创设趣味、整体合作的壮族文化活泼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对壮族文化的热爱、向往、关注等。
   二、微观层面,促进壮族文化与幼儿园活动的有机融合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层次性和民族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将壮族文化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领域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相融合在一起,形成富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让幼儿了解接受壮族民族文化,让壮族文化根植于幼儿心中,建立起爱国、爱乡、爱民族的高级情感。
   (一)壮族文化与主题活动相融合
   主题活动的特点是能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主题课程具有系统性、统合性,整体性的特点,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主题,在这个特定的主题下,把零散的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整合性开发壮族文化与主题活动结合是比较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可以围绕壮族的名人传记、地方风景、风俗文化等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分不同年龄段建构关于壮乡文化的一系列主题活动,主题内容涉及幼儿身心各个层面的发展。广西民族资源丰富多彩,每年都有装古事、戏水节、抢花炮等节日。幼儿园通过创设主题活动统合各种资源,以所收集了解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本园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活动主题,构建主题网,组织相应的园本课程活动。可利用常见的材料模仿制作壮族特色手工艺品,用布料制作蜡染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联合乡村、城镇、家长团体、城市社区,组织幼儿亲身体验壮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
   (二)壮族文化与领域教学相融合
   壮族文化的呈现形态丰富多样,可以读、唱、跳、画、演、做等,同时可以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相互融合渗透,成为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把壮族文化与领域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符合幼儿娱乐游戏的天性,又使各种异质要素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1.健康教育模块
   在健康领域,如壮族的“抛绣球”,幼儿在音乐的律动下做此游戏,不但可以起到体育锻炼的效果,而且还可以让幼儿欣赏到壮族传统民间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2.语言教育模块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壮族民族特色的经典故事或者童谣,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幼儿园需要梳理和整合广西民间故事、歌曲、童谣、人文历史等,发挥广西多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幼儿园语言课程。
   3.科学教育模块    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园可以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融入生态教育模块,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科学种植课程。利用自然的角落和种植园,为幼儿提供接触、观察、管理和经营的机会,引导幼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兴趣,最终在积极探索中获得第一手的科学经验。
   4.社会教育模块
   在社會教育模块,幼儿园可以开展“民俗节日”课程的社会实践研究,认识传统节日,加入当地一些富有民族特点的节日,如“三月三”“盘王节”“化炮节”“吃新节”“分龙节”等,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幼儿用歌唱、动作、绘画等外在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抒发情感,丰富精神世界,健全、完善幼儿人格。
   5.艺术教育模块
   在艺术领域,例如,壮族的文化特色、民族服装可以融入绘画作品中,嘹歌节奏与唱腔词调可以与音乐、律动活动结合在一起。
   (三)壮族文化与区域活动相融合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与探索的最佳学习园地。区角的气氛宽松,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满足幼儿个体差异,是其他多种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集中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壮族文化与区域活动的融合,不仅弥补了该领域教学空间和时间的不足,而且能够适应不同幼儿的兴趣,满足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将壮族特色融入幼儿园的区域性活动中,必须提供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原材料,并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发各种幼儿园课程。如在做手工时,可以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富有壮族特色的布条、丝线等。引导幼儿做以“结”“编”“穿”为教学目标的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各种动作,促进幼儿各种精细动作的发展和对广西壮族文化的了解。
   (四)壮族文化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幼儿园还可以将地方传统游戏改编成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游戏,为幼儿创设一个探索、实践、创造的自由情境,如将一些壮族民间故事改编成角色游戏,开发民间玩具的新玩法,改造壮族民间体育游戏等。正如建构主义学习观所表述的:“关注儿童已有认知水平,重视将活动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壮族文化是儿童所要熟悉的文化,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建构新概念和新经验,将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游戏内容,这些游戏不但具有壮族特色,而且还可以调动孩子的参与热情,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游戏中只有能力与意识同时提高,才能让幼儿变得自信。在游戏中使幼儿的自信获得提高之后,可以把幼儿的这种自信延伸到生活之中,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自信。
   综上所述,广西壮族文化融入园本课程的生态化路径从宏观方面加强壮族文化与幼儿园环境的有机融合。从微观层面促进壮族文化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领域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相融合,使壮族文化更深入地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形成富有特色的幼儿园园本课程,让幼儿了解接受壮族民族文化,让壮族文化根植于幼儿心中,建立起爱国、爱乡、爱民族的高级情感。
   参考文献:
   [1]刘芳,滕守尧.儿童唐诗教育:回归艺术与养护灵性[J].学前教育研究,2013(1).
   [2]郝江玉.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园本课程建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4(5).
   [3]宗颖.基于壮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5(9).
   [4]李丽霞.利用壮族民间文化资源构建山区少数民族园本课程[J].基础教育研究,2018(2).
   [5]王子元.园本课程建设中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J].亚太教育,2016(4).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