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建制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外向型国际化人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丹 陈璠

  摘 要:在大众化教育倡导实践创新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独立学院,将实践教学做出特色、抓出效果,成为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这对学生的就业乃至未来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切实落实此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2+X+1”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2+X+1 实践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些本科院校提出了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概念和建设应用型院校的要求。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指相对于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掌握应用型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具体实践能力的人。简而言之,就是面对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具体工作时,知道“怎样做”,能自如应对具体工作的做事情的人。针对这样的人才培养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任务便是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大众化教育倡导实践创新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独立学院,更需要直面如何达成培养目标,培养专业技能过硬,具有较强职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问题。对此,抓住实践教学这一提高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坚持“学以致用”这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治学理念,将实践教学做出特色、抓出效果,也成为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这对学生的就业乃至未来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切实落实此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纵观一般本科院校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的语言类和语言教育类专业,如英语、非通用语和汉语国际教育等,由于其办学历史、办学层次和学校影响力等客观原因,很难具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语言实践和大批量对外汉语教学的条件。一般都是采取课内实践教学模式,诸如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课外实践一般也仅仅是参观。正是从语言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独特性及面临的困难出发,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着眼于所辖英语、泰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三个语言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探索语言类专业对口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性探索,已经形成全面对口,成建制对外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希望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类专业的对口实习提供些许可借鉴的思路。
  1 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地方本科高校(包括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各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设计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差别开始明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的地方高校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将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要求和行业职业标准对接起来,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作为边疆地区的独立院校,地处云南昆明,其语言文化学院从学校所处的地理优势出发,紧扣学校培养目标,认真定位英语、泰语和汉语国际教育三个语言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培养面向南亚、东南亚,服务于云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职场竞争力的英语、泰语应用型人才和汉语国际推广应用型人才。围绕这样的培养目标,对汉语国际教育、英语和泰语三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新的定位,确定将到本省中小学校、培训机构、旅行社进行实习改为面向东南亚国家进行对外语言输出实践。这样的定位为实践教学的组织提出三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要有稳定、足量的国外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其次是要有与对外实践相配合的前期实训准备,第三是要建立起学校、国外合作企业和实习单位三方联动的管理机制。
  根据这些要求,学院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对三个语言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类基地,两类实践,三方管理”的实践教学设计,从国外实习基地建设、对内模拟实训与对外语言输出的两结合实践、三方联动管理等方面对三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全面实施三个专业的对外实践教学,并以此为抓手带动多项实训,由此形成以先分项实训,后综合实习为特色的校内实训与国外实习互相配合的國际化实践教学,为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建制式对外实践模式及效果
  语言文化学院所辖英语、泰语、汉语国际教育三个专业的实践教学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其共性在于三个专业的实践教学都以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为目的,而不同之处则在于目的语应用的不同及实践目标不同。英语、泰语专业以目的语的实践应用为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母语的教学输出为主。针对不同的语言实践需求和实践教学目标,语言文化学院构建了以语言学习建支架、以分项实训练技能、以国内国外专业综合实践显能力的“2+X+1”的三段推进实践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2”即每一专业都以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两种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X”为凸显各专业特点的各项实训;“1”即一次完整的全部对外实践。对于两种语言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凸显英语、泰语两种语言,在专业课中专设对外汉语教学英语能力拓展和泰语必修课;英语专业除目的语学习外,在第二外语课中专设泰语选修课程;泰语专业在目的语学习的同时,完整参与大学英语的学习并要求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关于“X”项实训,则因专业而异,这是实践教学中的分项实践。针对“X”项实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重在英语教学用语,中华文化英语传达,汉语教学技能等实训;英语专业重在抓实口译、笔译的翻译实训,英语课例赏析和英语学科教学实践,英语教学和酒店前台服务,最充分地使用英语作为教学用语和服务用语,同时辅之以泰语语言运用;泰语专业针对国外实习需求,重在泰语听力、口语、阅读实训和泰语语言技能训练。X项实训分段进行,实训的针对性为实习的浸透性作准备,专业实习的浸透性既检验前两段学习与实训的效果,也对学生四年语言学习效果做最真实的检测。对于一次完整的对外实践,即以班级为单位,成建制进入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实际工作中的语言实践。其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四上学期在国内对菲律宾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汉语教学,以互动协同团队的方式,最充分地使用汉语作为教学用语,同时辅之以英语语言运用;英语专业在大四上学期走出国门前往泰国的学校、酒店进行汉语、英语教学和酒店前台服务,最充分地运用英语作为教学用语和服务用语,同时辅之以泰语语言运用;泰语专业在大三上学期全部置身于语言对象国进行汉语教学和酒店前台服务,最大限度地使用泰语作为教学用语和服务用语,同时辅之以英语语言运用。一次完整的专业实践,实现专业100%对口实习,对外实践形成建制,具有了优于同类院校的实践教学优势。   总之,“2+X+1”实践模式锻炼了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对外汉语教学技能,提升了专业素养,增强了对专业的认同感。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赴泰星级酒店实习和对泰汉语教学的实习中,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检验,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旅客需要流利的英语进行酒店的前台服务,面对根本不懂汉语的学生,需要充分利用英语作为中介语才能进行汉语教学,这使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最充分的锻炼和检验。泰语专业的学生在进入泰国幼儿园、中小学和星级酒店实习时,必须使用泰语作为工作用语,这使他们在目的语学习和应用方面更上了一个台阶。
  各专业通过“2+X+1”实践教学的实施,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初见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取汉办志愿者的人数连年攀升,2014级学生在国家汉办志愿者考试中获得云南省第一名。对外实习带动了国外就业,每年有10名左右的学生在毕业后即被菲律宾光启学校录用。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海外带薪实习中表现出较好的基本功和教学应对能力,多次获得泰国农业大学、菲律宾光启学校等国外实习单位的肯定和表扬。
  毕业求职占优势。学生通过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国内教师岗位考试录取中所占比例大,与师范专业毕业生形成竞争。
  为学生出国读研奠定基础。学生在泰国实习,通过合作平台,对一些大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基础。
  3 津桥学院语言类专业实践模式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津桥学院办学时间短、名气不大,在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术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利用其现有条件,与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建立了实习合作,保证了学生100%对口实习,探索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稳定的实践模式,这对于一所新兴本科院校来说,是十分难得的。但是在运行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3.1 实习反映出应用型学科体系存在缺陷
  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应用型教育都有创新的课程体系作支撑, 其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内容反映出应用型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容。我们的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课程内容还是科研型教學的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未来需要把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构建应用型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另一方面立足我们的国情、省情和校情,打造自己的应用型教学理念与系统。
  3.2 实习反映出专业师资队伍的不足
  目前津桥学院语言类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全由本专业的任课老师担任。任课老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给予精准的指导,但是任课老师教学任务重,同时还担任其他工作,精力上不足,另外任课老师实战经验还有所欠缺,对学生实战指导总有隔靴搔痒之感。未来我们需要在打造师资队伍上下功夫,加强培训、培养或者引进“双师型”教师,建立良好的评价与奖惩机制,提高老师的指导质量。
  3.3 实习手段单一,实习条件需要完善
  语言类实践教学的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然而,目前语言类实践教学的开展一般是采用两种形式,即校内模拟实践和校外实地实习,很少开展案例分析、创新研究等活动。校内实训方案具有唯一性,实训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基本雷同。实训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建立全面的评判标准,评价标准仅仅集中在学生是否按时参加实习、语言表达是否合格、授课是否达到要求等方面,更多考虑的是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及创造能力。
  从教学手段来看,目前语言类实践教学的教学工具主要是教材和教案。各类教材更多还是侧重于理论抑或本体研究,缺少特色,缺乏实践教学教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未来我们将在实习的综合能力考查、实习实训的条件上多投入、多思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津桥学院语言类专业感知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大了实践环节,未来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应用型人才培养条件等方面着手,结合地区经济的发展,凸显自己的特色,努力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基于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实践教学探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实践教学模式[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1).
  [2]李泽忠.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6).
  [3]夏明忠.试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加强实践育人的必要性[J].高等农业教育,2009(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82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