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兴发教学在语文生活化教学中的实践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苏瑞萍

  【摘 要】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运用兴发教学,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教材,走进生活的意境;二要注重自学,使学习更加高效;三要注重主题学习,让教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潛移默化影响学生。做精做细做实“兴发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成功运用,必将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但愿,学生能够在语文与生活的深情握手中渐行渐深,收获沉甸甸的语文的枝枝叶叶花花果果。
   【关键词】兴发教学;生活化教学;激发求知;兴趣自学;引发主见;走进生活
   所谓“兴发教学”即兴起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兴”,兴趣也;“发”,发生也。“有兴趣地发生”,这是一种难得的动态性学习状态。把兴发教学引入语文生活化教学中,要求教师讲课时有一定语感,保持节奏,从而引领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深入浅出,引发学生的“有兴趣的自学”并与之相关的辅助策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增加生活积累。“兴发”与“生活”互为前提,即引领学生深入到生活中,才能兴起学习的兴趣:反过来,兴起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深入到生活中亲近语文、学习语文、创新语文。“兴发”与“生活”互为促进——因为“兴”,所以学得很投入;因为基于生活,所以兴趣更大。
   小学语文课堂正是实施“兴发”教学的主阵地。因为语文的博大、丰富、人文和实践性,也因为语文的弹性大,包罗万象,灵活多姿。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引发兴趣和触摸生活的问题。对此,教师应该是多种角色的糅合者:一个高效的链接者——能够引领学生主动链接生活,并在生活这个大熔炉中发现语文的奥秘、神奇与多姿;一个高效的激发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热情和注意力,使之有滋有味的学习,乐此不倦地探索;一个高效的糅合者——引领学生把语文和生活、现实与教材、理论和实践糅合起来,在一个更大时空和更大的乾坤内学习语文。
   一、激发求知:使学生关注生活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教材,早已关注教学科目生活化的取向,即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大自然的声音》重在室外去聆听;《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重在身边的因子挖掘;《漏》重在身边生活中的方言……很多文本“生活味”那么浓,读之使人仿佛身临其境,领略到不少的原汁原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尽力挖掘教材中呈现的多元生活元素,充分激发他们在生活中去求知的欲望,必将达到“源于生活反哺于生活”的目的。作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生活意识和糅合意识,并把这些意识清晰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之中,正所谓:“多一些生活关注,使学生乐于学习;多一些现实链接,使学生视野开阔;多一些左右引申,使学生勇于探究。”
   以下是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的部分环节:同学们是不是持别喜欢到大森林中去游玩?噢!正好赶上十一放假,那就让家长带你们去看一看秋天的祁连山大森林或者北海子公园的景色,并用视频记录下你们看到的景色,并配上你们的讲解,拍摄成图片集或微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美丽的祁连景色、色彩斑斓的北海子景色使孩子们陶醉了,从他们的课堂展示中,充分反眏出孩子们是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进行这项实践活动的,在学习课文时,也就有了他们的自主理解和不同的、个性化的体悟。
   作为老师,应该事先告知家长或者与家长在“自媒体”上进行协商,出发时在手机中下载并安装“形色”软件(拍照上传植物照片,“形色”可以立即给出花名和寓意),随时随地对游玩活动中遇到的陌生植物进行鉴别;必要的时候上网查询,进行科学印证,手机鉴别的、自己鉴别的和真实的是否一样,力争达到“查漏补缺”“纠正偏差”的目的。如果家长能亲自陪同就更好,如果不能陪同,教给学生一些拍摄的技巧和游玩中必须注意的事项,注重安全研学,注重环保第一,注重人文生态的构建,促使实践活动向着自主化、趣味性和人文性的方向挺进。
   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完成了一个有意义、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学习任务,而且收获了许多生活中的知识,收获了特别的素养,积淀了人文情怀,“这就是兴发教学在语文生活化教学中的完美融合。”很多同学知道了不少的植物:深灰色的鬼箭锦鸡儿、浓密的星状风毛菊、高大的祁连圆柏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知道了要爱护森林资源,要有浓浓的环保意识,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懂得生态、科技、自然要完美结合。这一切给我们一个启示:相对于单纯的语文室内学习而言,学生野外探索经验的积累、语文学习边界的扩大、言语生命的丰富、人文思想和情怀的萌芽,才是语文学习中更加生机勃勃的风景,才是更值得追求的学习境界。
   二、兴趣自学:使学生融入生活
   好的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充分自主自悟的过程,兴发教学亦然:不仅要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去自学,更要使自己的语文学习融入到学习生活之中,要在生活中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这一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教师充分放权——包括资源搜寻权、自主自悟权、实践反馈权、阅读拓展权、请教成人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放下自己时时牵引学生的手,应该大面积解放学生,大面积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学生充足地、彻底的、全面的自学。的确,教师硬性安排的,学生未必感兴趣;学生自主选择的,也许就是他们的“最爱”,就是他们的“长项”,就是“兴发教学”的真正要义。孰好孰坏,牵扯到教师的理念、视域和耐心。优秀的语文教师,“该放权时就放权”;出色的语文教师,先是对学生的学习选择“漠不关心”(其实是给予自由),后来才有针对性的“插之、导之、引之”。
   学习《将相和》这些与历史名著有关的课文时,为了激发他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我用时两周,在班上开展了说书比赛,让他们说《史记》、说《三国演义》、说《水浒传》、说《西游记》。为了夯实此次活动,一方面,我引领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请教成人,因为很多成人本身就是“水浒迷”或“西游记迷”,一些典故或趣闻对于他们而言倒背如流,因而和成人交流,是开展说书比赛不可或缺的策略之一。另一方面,我引领孩子们上网搜寻与此相关的背景介绍、趣闻妙事、顺口溜、成语和歇后语,通过对相关链接的整理、甄别、归纳和重组,使之成为说书的难得的依托。先不说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可就在这次活动以后,孩子们迷上了读四大名著,兴奋、激动、自豪,为一个知识点的获取而津津乐道。这就是语文教学目的,这就是“兴发教学激发的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整个活动中,不是教师“扶着走”,而甩开膀子让学生“自己走”;不是某一个优等生代替学困生“替干”,而是每一個学生都有所行动、有所触动、有所收获;不是照抄、复制和沿袭,而是自由、创新和实战。的确,语文学习最不缺的就是老师的“拐杖”,最缺的就是教师的放手。缺乏了孩子们的自主,缺乏了教师的充分放权,语文学习势必会陷入一个“死胡同”;相反,给予自由,给予自主和多元解读的权利,必将演绎一个“海阔凭鱼跃”的理想境界。
   三、引发主题:使学生热爱生活
   新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还要让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这种个性化发展从哪里来?凭借是什么?窃以为,引发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层次化、系统化、整体性的学习活动,必将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兴趣,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其实质就在于给孩子们传道授业的同时,培养学习主题意识。既要获得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同时,还要照顾他们学习兴趣取向,自己所热爱生活的取向,使他们选准自已的学习主题,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全面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加能热爱生活,使他们的语文生活化学习更加有效的展开。主题学习有好多种,如“我与诗人结对子”主题活动、“词语棒棒糖活动”、“我能行我说书”活动、“谐音俱乐部”等等。
   比如,还以前面教学五年级第五组课文为例,虽然要求犬家进行说书比赛,但也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表现的主题手法来展示故事情节,这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这样更激发了那些富有个性,富有特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故他们要比别人付出得更多,但他们是乐此不疲,充分展示着自己学习个性,尽情发挥着自己的特长,也更加钟爱着自己所从事的学习生活。比如,喜欢孙悟空的专门说“悟空”,喜欢“武松”的专门说“武松”,喜欢唐僧的专门研究唐僧。这样的针对性活动中,一定要凸显其个性解读。
   兴发教学,其根本就是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用所学去提升生活质量,进而掌握生活本领。以上活动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而且在实践中遵循了以下原则:重梯次,即重视由此及彼的递进规律;重多元,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和多元阐释;重灵活,即根据学情和生源实情进行灵活的调整;重运用,即把学习与运用结合在一起;重反思,即随时有反思、有顿悟、有反馈;重结合,即注重理论与学习、课内与课外、语文味与人文味的结合。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有专家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这里的“小”意蕴十足——小空间、小制作、小活动、小目标;这里的“大”包罗万象——大实践、大生活、大语文、大道理、大素养……课堂的“小”中精彩连连,课外的“大”中意味深长,“大”与“小”的转换中,语文的摇曳生姿尽显其中。做精做细做实“兴发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成功运用,必将真正丰富“大”和“小”的内涵与外延。但愿,教师能够演绎小精彩,也能够建设大风景;但愿,学生能够在语文与生活的深情握手中渐行渐深,收获沉甸甸的语文的枝枝叶叶花花果果。
   【参考文献】
   [1]黄培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兴发教学法初探[J].教育观察·下旬,2018,(03):14.
   [2]郎宝堂.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探究与实践[J].双语学习,2017,(1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3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