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柳丽娜
摘要:目前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也要处理整合大量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学设备也越来越现代化、信息化,师生信息素养也成为评价一所学校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面对这新的形势与挑战,现在教师的素质中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学校应如何适应这种情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整合各种现代教学装备和教学信息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信息整合 教师专业成长
目前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教学中,不仅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对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渐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师生信息素养也成为评价一所学校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对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学校应如何适应这种情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整合各种现代教学装备和教学信息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以“熟练运用常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素养。实践证明,教师是有效开展整合(参考刘茂森教授语: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简单而言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增强和提高。)研究的关键,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就难以使用计算机平台设计、展示问题情景,也难以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所需的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也就是说,难以实现《纲要》所要求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1)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网络知识整体比较抵,老年教师队伍中有大多数老师计算机水平较低,更谈不上应用它去处理日常工作。就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有很熟练的信息技能,但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以前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影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授课方式。
(2)在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尤其是一些城市里的学校,他们的设备比较先进,教师素质又高,他们喜欢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并且有了一种完全依靠多媒体技术手段,甚至离开了这些就不知道怎么上课,有些老师上课一个PPT放映到底,和学生交流的比较少,对多媒体、网络过分依赖。没有把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好。
(3)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硬件设备的配置会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城市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4)对信息技术素养的认识不到位。对现代教育技术把握不够,不愿去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许多教师逃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因。
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有许多学生的信息素养较低,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设施达不到造成。比如调查中的一些家村偏远,较小的学校根本就没有电脑,没有图书室,这样以来他们怎么会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呢。
(2)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他们表现出了信息意识缺乏和不善于捕捉信息。或者是信息素养不全面,体现出了信息组织和检索知识匮乏和信息检索能力差。
(3)信息道德意识谈薄和信息道德修养有待提高,不少学生缺乏信息免疫力,不能有效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以及沉迷于网络游戏。
(4)多数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是比较高的。随着信息技术装备的普及和更新,信息技术会考,和老师的培养教育,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整体得到全面提高,尤其是发达地区和城市里的学校。
三、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1)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和重视程度。近几年烟台市芝罘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仪器站工作者的意识超前,对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视,为每个教师配备“班班通”手册和“电子白板”教材。经常进行相关培训,培养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观念,全方位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2)做好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技能。教育行政部门和仪器站应该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班班通”、电子白板、网络信息采集、教育资源的整合、网上教研等进行培训,主要进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课程的培训。
(3)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和进修活动;组织骨干教师、网络员、微机教师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行短期培训;借助学校的计算机中心组织教师进行校内的信息素养培训活动,包括学校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或教学研究等;教师通过网络、阅读等途径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自我提高信息素养。
(4)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开展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课堂评奖、班班通优秀课例比赛、青年教师电子白板师徒结对课等形式,增加老师的参与意识,使同学科之间、不同学科之间、新老教师之间能互相学习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通过物质、精神等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新技术的氛围。
(5)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学校结合校本培训进行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共享,学科组内资源搜集、整理、储存共享。建立教育区域网形成区域资源共享,我区已经建立烟台市芝罘教育网。学校可与著名教育网站建立合作共享资源。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整合资源信息的兴趣和责任,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根据调查发现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必须做到:
(1)为偏远、山区、较小的学校增加硬件设施,如电脑,图书等。对发达地区建立区域网、全面推“进班班通”“电子白板”建设和使用。
(2)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规划。保质保量上好信息技术课,如芝罘区教体局已经把信息技术纳入中考,大大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
(3)培养信息意识,确认信息需求,加大信息技术和检索水平能力的培养。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装备的完善和更新,今后要关注应用方面的功能,继续做好“班班通”工作,在充实网络课件、资源素材的基础上,扩充优秀的师资、课堂实录、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创新的教学和教研模式等,全方位、多视角落实到课堂上,从而促进我们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刘茂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74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