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普通话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一环,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小学生学会讲流利的普通话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也成为小学教师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一种驱动力,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在学习实践中发展,随着意志和需要而转移,因此具有可塑性、培养性。小学生若能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达到普通话教学的良好效果。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下列三种方法行之有效。
一、动机启发法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的心理倾向或动力。个体学习活动能否取得效果与学习动机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为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动机激发方法以引导学生乐记乐学,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利用直观教具创设乐学情境。我有意识地收集或拍摄与普通话教学有关的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物、图片、卡片,以幻灯、投影或现场张贴等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并指导学生进行欣赏。然后利用同桌同学轮流互说互听互评的方式,让他们用普通话讲出实物、图片、照片、卡片的内容。这样做,极大地创设了学讲普通话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说,都能听,都能评,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使学讲普通话不再是教师和几个学生的表演课,而是人人有份的集体活动,从而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2、 借助游戏记忆语音。我常用猜谜语、打电话、唱歌等游戏方法帮助学生熟记语音。猜谜语能激发兴趣,容易记忆语音。打电话时,学生依次把单词或口语往下传,唯恐传错,而从记忆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唱普通话歌曲则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愉快。
3、组织课前一分钟多音字辨析,激起讨论兴趣。如教"参"的读音时,我把"人参""参加""参差"三个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辨析三个词语里"参"的读音,让学生多抒己见,互相辨析读音。
二、成功激励法
成功能激发兴趣。不难设想,如果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讲普通话的"料子",或者认为自己生在乡村不需要讲普通话或者认为久学无长进,就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让他们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才会激发出无穷的动力和兴趣。为达到激励兴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常常用到下列方法:
1、 因材施教法。根据各个学生的实践水平区别对待,对每个学生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恰当要求,使之感到这样的目标可以达到,从而努力学习,克服困难
2、 正面鼓励法。由教师对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进步产生满意感,以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3、 典型激励法。组织课前演讲、即兴演讲、专题演讲会,每一次演讲都打分,并对前三名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
三、意志强化法
意志是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自己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往往困难多于顺利,失败多于成功。但有时,顺利和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意志力的强弱在克服困难的斗争中接收检验、锻炼和评价。为了使学生学 好普通话,教师应善于培养他们勇于同各种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1、 进行普通话表达能力的系列教育。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从课本中选出一篇文章做演讲内容进行熟读;第二步,上台演讲,介绍自己所读文章的读后感;第三步,每人写一份小结。介绍怎样学习才能讲好普通话。这种系列教育又读又写又讲,学生普遍反映生动形象、印象深刻,既能锻炼意志,又对提高普通话表达能力有 很大帮助。
2、对症下药,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思想问题,仅靠一、二次谈心或几次表扬鼓励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有超前意识,及时地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发现苗头及时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和他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思想状态,语言环境、生活状况,针对各种意志类型的学生,争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因势利导 ,如对缺乏自信心、自卑的学生采取正面鼓励调动其积极性;对软弱如胆怯的学生,注意其勇气的培养;对缺乏毅力和恒心的学生则要使其自我奋发、坚持到底,这样就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80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