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新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继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个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赞可夫认为,不管教师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课堂导入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明确目的,提问导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新的知识都是从旧的知识中发展而来的,通过复习旧知识,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新知识,有利于实现知识间的有效衔接。
  2.设问导入法――明确内容,设悬造疑
  有“疑问”才能引起学生思考。如果在一节课开始,教师有目的地针对本节内容提出一些知识性的问题,会促进学生学习内容的系统化和知识结构的整合。如果选取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和兴趣,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3.预习导入法――明确重点,完整预习
  教学本身是师生之间完全互动的过程,在每一节课前,教师应布置当节重点内容预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走弯路。布置的问题要依据教学内容,遵循学生心理和思维的发展规律,避免问题过大或过难。
  4.时事导入法――关注时事,关注热点,解决问题
  人文地理本身与时事政治联系比较紧密,将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梳通,大胆地引入地理课堂,本身是将课本内容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现实化。当然这种导入通常让学生很感兴趣,但对教师要求过高,教师一定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深思熟虑,以避免课堂混乱和效率低下。引入和讨论时,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法、导之有理、导之有据、导之有度,千万不能偏移教学的内容,做到形散神聚。
  5.背景导入法――运用图片,搜集资料,激发兴趣
  教师可将一些与教材联系比较紧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引入到课堂导入中,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导入,要有讲究,内容不能随意,时间不宜过长
   40分钟的课堂教学,本身就很短暂了,若导入时间过长,内容过多,就显得一节课头重脚轻,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所以,导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在一节课中只是一个引子,不是重点。
  2.“导”无定法
   导入没有固定的格式,要因时、因地、因人和因内容而发生变化,切忌生搬硬套。导入的宗旨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自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不能为导入而导入,更不能在导入中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导入忌低级趣味
   课堂导入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其思想性,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4.导入只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导入、问题呈现、问题理解、巩固反馈和结尾总结五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每个环节我们都得规划好,如果只重视课堂的导入而忽视其他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都是无用功。如果万事俱备只欠导入,那就要精心准备,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有兴趣,集中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我们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特殊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的高潮,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导入既是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一堂课的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如果通过导入触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佳境,并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师生情感相通,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理解教师的思维,并获得亲身的学习体验,这才是我们共同期待的导入。所以,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因时、因地、因人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利用导入与学生建立情感,师生合作愉快,共同探索,那么课堂教学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黄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5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