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冬梅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者关系密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深挖课堂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和丰富的课外活动,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同步传播文化知识,使语言教学成为文化教学,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言;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28-02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能力。但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时还是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背单词、学语法、分析句子结构上。对分数的过度重视导致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出现了重语言知识,轻文化知识的现象。由于忽视对语言得体性的培养,导致我们的学生经常唐突的问英美人诸如“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之类的问题,以至于常常引起对方的困惑甚至不快。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的运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学习一门语言就应当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的文化世界。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做好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的把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来。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在做好语言教学的同时兼顾发展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灵活性,是我们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的话题。结合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策略,意在与同行探讨。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树立语言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与非本族语之间的交际,也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各不相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如果交流的双方不能很好的进入到对方的文化背景中就容易出现交流障碍。在与外国人的接触当中,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和语法错误,对于讲话的规则的违反则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语境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基本只能在课堂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单纯追求考试高分,把重点花在对词汇的讲解和语法的训练上,学生就不可能获得运用语言的实际技能,更不用说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了。
   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应充分意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重视课堂教学的文化渗透。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英语教学中树立语言文化意识,从综合的、多维的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途径,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语言所附载的文化内容的传授,做到在语言中教文化,在文化中学语言。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文化教学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新的挑战。教师应主动成为变革的力量,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渠道,关注英汉文化的差异,培养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兼收并蓄,加强对双重文化的学习,同时对知识有一个理解、批判、创新的过程,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深化。只有当教师树立专业理想,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发展专业能力,才能有效改变教师讲、 学生背的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言的学习过程成为文化的学习和交流过程。
  二、深挖教材内容,重视课堂教学的文化渗透
  为了避免学生忽视双方的社会文化差异,套用母语语用规则,出现话语不合场合、身份、价值观念的现象发生,我们应深挖教材中所隐藏的文化信息,帮助学生养成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如上文中提到的:“你吃了吗?”“去哪里了?”这是中国人见面寒暄的话语。“你结婚了吗?”“你多大年纪了?”“你一个月工资多少钱?”也是经常被中国人拿来闲聊的话题。而在西方文化中,年龄、婚姻、收入、信仰、家庭情况等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相识后,谈论天气是最好的开场白,他们常以像“Lovely day,isn’t it?”“It’s extremely cold today,isn’t it?”之类的话题来努力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拉近双方的距离,进而展开交谈。西方文化的主导观念是个人主义,强调个性和自由,言谈举止只要不妨害他人,一切由个人自主并为之负责。中国文化的主导观念是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们说话办事总是以他人为参照,以不破坏群体关系为前提。西方人独立的观念使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隐私权,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间不被打扰,更不喜欢别人探听自己的私生活。如果不具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交流中就容易无意中冒犯对方,从而影响交际效果。
  对于广大的高中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是课堂,依托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教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深挖教材内容,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递相关的文化信息,以及两种不同文化的信念、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以北师大版模块四第12单元第三课Living Abroad一文为例。文章涉及了中西方在请客、送别、赞美等礼仪习俗方面的文化差异。课文中Tina说了这样一段话:“Chinese people are very modest too. Last time, when I visited China, we saw the tour guide wearing a very pretty fur coat on the day we left. I told her the coat suited her, but she look very embarrassed, saying that it was a cheap one she had bought a long time ago. I was surprised. In my culture, when people say nice things about us, we feel very happy and say thanks.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对Tina的困惑也很困惑。因为他们习惯了中国人谦虚的传统美德,习惯了“本人才疏学浅,请多指教”的中国式表达。他们和文中的导游一样,当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采取自我否定、自我贬抑的态度来表达谦虚。根据西方人的习惯,他们对别人的赞扬大多以“Thank you.”“Thank you for saying so” 的方式作答。所以当西方人真心实意赞美中国人时,中国人的回答常常使西方人弄不清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误解为对方对自己判断力表示怀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深挖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将对语言的教学提升到文化层面上,通过介绍更多的文化冲突的例子,举一反三,使课堂富有情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丰富课外活动,多渠道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为了尽可能使学生感受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从不同渠道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在教学上,教师应有目的的寻找相关图片、音频、视频,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全面感受西方文化的环境氛围。比如教模块六第十七单元 My Favourite Comedy 时,笔者让学生观看了憨豆先生跳水和用餐的视频,学生在哈哈大笑中对憨豆式的幽默一目了然。因为他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在视频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是课堂讲解所代替不了的。当然,教师还应在课堂中创设情景,增加开放性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通过role play,games, voice your opinion 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化学习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在课外时间多阅读原版的英语文化作品,听英文歌,看英文电影,从中领略西方的风土人情、语言行为,体会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共同的“地球村”。文化多样性必然带来的文化差异性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的障碍。为了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语言文化型人才,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在头脑中始终保持文化教学的思想。通过系统完整的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积极理解态度,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8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