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既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政治课改要求。已成为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创新能力;兴趣;评价;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是使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既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政治课改要求。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从而达到政治课改要求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政治教学实践中,不少政治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而长久下去,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不满,反感,对政治课的空洞说教兴趣全无。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而且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又怎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呢?因此,教师应经常变换教学手段。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学生感到新鲜而富有兴趣,增强其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1) 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当地使用投影、录音、辅于挂图、彩图、表格、数学计算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扩大知识的容量、深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情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会极感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专题报告、演讲比赛等。例如,在讲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时,能注意与学校举行的有关此方面内容的演讲比赛联系起来,要求学生每人撰写一份演讲稿,并上讲台进行演讲。在讲授陶冶高雅情趣时,又及时举行了一个集邮的专题讲座。在讲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又举行一个有关的话题,“见死不救是违法还是违反道德”,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辩论。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参与活动,不仅使学生能及时掌握课本内容,而且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各种能力。
   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教材上现成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即“学会学习”。也就是说,对于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 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应利用新教材中的“议一议”、“想一想”、“忆一忆”等栏目,创设教学情境,给予和加大学生参与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开设讨论课,有可能的创设换位教学,让学生也来做做教师。例如,在讲授“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一把利剑”时。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让两位同学做小老师,讲授讨论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兴趣会倍增,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2) 在学法指导方面,由于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都可以大胆探索和利用。但是,由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不能盲目搞“一刀切”,而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导”,即要贯彻针对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把握教学内容,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高低、思想动态、家庭环境等有较彻底的了解。只有这样学法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 在以往的政治教学评估中,分数是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而考试的答案是固定的、标准的。它不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意见,造成的结果必然是“高分低能”、“题目答案化,答案题目化”的不良现象。既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又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起不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评估中,不应将考试作为单一的评估手段,而应多种评估手段综合运用。特别是与教材中全新设计的探索与活动相结合起来,加强实践环节和学用结合。例如:在讲授立志培养爱国情操时,不仅仅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海空卫士”王伟烈士的资料。就结合王伟烈士的英雄事迹谈谈,如何向烈士学习,在生活中如何培养爱国情操,要求撰写小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其中的优秀作品推荐到《中学生时事政治》发表。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在考试中标准答案并不是唯一,只要学生的观点不会偏离正确的立场,言之有理,就给予一定的鼓励、肯定,使学生能够正确发表自己的见解。总而言之,通过改革教学评估手段,促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同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克服了“知”和“行”相脱节的弊端。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觉悟及“知信行”三统一,更好地达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
   总之,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既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政治课改要求。这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积累和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0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