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罗森塔尔效应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小平 余柯 吴岩

  罗森塔尔效应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教师期待作用的一项经典实验研究结果。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美国一所小学1至6年级各选三个班级共18个班进行实验,对这18个班“煞有介事”地进行发展预测,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告诉其教师。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这18个班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名单中的学生成绩进步比其他同学快,并且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融洽。一年后测验的结果依然如此。实际上,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机的,这一结果的产生是因为他们用自己心理学家的身份,用自己的权威性“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使教师对这些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期待,态度发生了改变,不由自主地对这些学生另眼相待,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爱,从而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罗森塔尔效应在学校管理中的意义
  罗森塔尔效应体现了人性本善的基本观点,认为人是积极的和可信赖的,其潜能很大,潜能与价值观、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人的潜能是主导因素,环境则是促进或限制潜能发展的条件。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能动的,其行为受意志、价值观的驱使和维持。
  罗森塔尔效应揭示了教师期待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个体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自我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本身的自我意识是其发展的内部动力,而教师的期待或激励则是一种外在的、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个体发展的外部条件。
  罗森塔尔效应蕴含着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人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宝贵的财富,管理工作应该以人为本,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性化的科学管理。合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对学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有助于领导者管理观念的转变和权力意识的淡化,帮助管理者了解管理对象的真实需要和动机,促使外在管理目标向个体内部转化,提高学校管理的组织效能。管理者应积极思考调动人的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实现人性化的科学管理。
  二、罗森塔尔效应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1.尊重人的现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思想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每个行为都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当需要得到满足行为结束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引起新的行为。由此可见,需要是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根本动力。学校管理首先就要研究和满足人的现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物质需要则是前提和基础。管理工作要重视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把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积极性。要关心广大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同时,也要创造各种竞争和激励条件,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开拓创新,完成挑战性工作,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任何一个社会环境里,除了人对社会的需要外,还有社会对每个人的需要。管理工作不仅要使个人的需要得到不断满足,更要促使个人需要向符合社会需要的方向去发展。只有当个人需要符合并转化为社会需要时,才能体现个人的生存价值,对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广大教师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学习和提高,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个人提出的各种要求,这就要求广大管理者重视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技能,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学校管理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期待对学生心理的积极效应,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个体充分发展。要热爱学生,真诚关心、赏识学生,使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去理解生活、理解人生,在理解中学习新知,接受诗意、幸福的教育。
  2.点亮人性的光辉,开发人的各项潜能
  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向更人性化发展的过程,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的一面,问题在于如何诱导。顺应人性,点亮人性的光辉,是管理的首要使命。
  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教师是完成学校教学、科学研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主体,学生是学校管理服务的主体,重视和开发师生的各种潜能,是学校最主要的管理任务。生命有限,智慧无穷,人们通常都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关键在于管理者如何引导和开发。人是特殊的生命体,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感情和人格,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期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功欲望是人的生命本能之一,没有谁会去追求失败,在学校管理中要把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和造就人才作为学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学校教育和管理活动之中。
  3.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管理逐渐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而且已将它作为本世纪管理内容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学校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良好的人际关系群体是孕育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科学管理的土壤。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若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信息交流,则会使组织信息链条中断,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产生,就不可能发挥好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不成整体工作的合力。因此,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和组织者要研究和重视感情投入,要关心、爱护和理解职工,领导与下属之间,以及同事之间要经常谈心、交流和沟通,营造一种轻松和睦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组织的协作精神。在全体职工中提倡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是学校管理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它在管理中充分显示出其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使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教育事业中。
  4.淡化权力意识,提升领导权威
  传统意义上学校管理是权力型、命令式管理,主管人员的“权力意识”浓厚,官僚作风盛行,不利于学校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正常沟通,阻碍职工提出有益的意见,极大地制约了职工对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致使办事效能不尽如人意,同时也无法获得下级发自内心的诚服和支持。从权力到权威,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消除的是上下级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平等。现代学校管理中或多或少在部分领域内仍然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命令式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淡化权力意识,提升领导的威望,使职工能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这是职工参与管理的起点。作为管理者要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教育决策的热情,要在管理层内部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听取每个教职工对教学和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一个富有魅力和威望的领导者,自然会把全体职工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威取决于他的人格、品德和修养,取决于他的学识、经验、胆略、才干和能力,取决于他能否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更取决于他能否公平、公正地待人,与职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等等。
  5.完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效地进行学校管理,完善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保障。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使管理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要完善几个方面的管理机制:(1)压力机制。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竞争使人面临挑战,使人有危机感,正是这种挑战和危机感,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前的力量。目标责任压力使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2)动力机制。旨在形成职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即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过分地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3)约束机制。学校的制度规范、伦理道德规范对人形成有形和无形的约束,当人们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高时,约束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4)选择机制。主要指学校和职工之间有双向选择的权力,这实际上是创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5)环境影响机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另一个则是令人舒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让所有职工在欢畅、快乐的氛围中工作和生活,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师生文明程度的提高。
  (责任编辑 张茂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2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