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永兵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到小学生要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此外学生们还要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体验活动去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下面谈谈笔者对“数学体验教学”的一些实践与看法,以期与同行商榷!
一、创设情境助体验
兴趣是动力之源,若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对学习材料的反应也就变得亲切,思维活动也就变得积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准学生思维活动的兴奋点,找准学生的认知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数学情境。故事、谜语、数学童话都是为孩子们提供探究活动机会,激发他们提出问题,促使他们产生探究兴趣的有效形式。以下是笔者在教 “比例的意义”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PPT出示五星红旗。
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小朋友们在那些地方看到我国的国旗呢?
学生:电视节目里、学校操场上、市民广场上,中外合资企业的大门前……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做一面小国旗,并标出它的长和宽的数据。
(学生动手操作,开始做小国旗),过一会儿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有的学生作品的长宽的比例与真正的国旗相比,太不协调,引发其他学生的捧腹大笑。
生1:他的国旗太长了!(其他小朋友异口同声喊到)
生2:他的国旗太宽了……(同上)
师: 如何使我们的小国旗与真正的国旗很像呢?学生自然想出了长与宽的比要和真正国旗的长宽之比相同,即要遵循比的基本性质。
在这一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学做小国旗”这一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活动。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觉运用了比的知识,学生在探索和交流中,觅出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随着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进行呼之欲出,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学习兴趣也油然而生。
二、因势利导再感知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学生在解题时产生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解决同一问题时生发不同思路或见解。此时若我们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以学定教,巧妙地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就能将星星点点之思维火花促成可以燎原之智慧火把,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如:教《用字母表示数》时,为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简洁性,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小朋友们,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子呢?
学生: 3根
师:那摆两个三角形呢?
学生: 6根
师:这能用乘法来算嘛?若能,怎么表示呢?
学生:2×3或3×2。
师:大家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摆3个三角形所需要的小棒的根数吗?4个呢?依次往下推,你还能继续说下去吗?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比比谁说的乘法算式多。
学生同桌津津有味地说着。说着说着学生就停下了。
师:大家为什么不说了呀?
生:无穷无尽,说不完呀。
师:那么大家想想能否只用一个算式就将这许许多多的算式都表示出来呢?小组内先商量一下,看哪组能用一个很有创意的算式来表示摆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数目。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
生1:可用3a表示。
师: a指代什么? 3又指是什么? 这儿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呢?哪个小朋友能举个一些例子试试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这里的a可以是100吗,可以是1000吗?甚至是更大更大的数吗?可以是1吗?当a是1时表示什么?a可以是0吗?若可以,这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与刚才那些数字算式相比,你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优点?
生:用字母来表示数简洁明了,省事多了。
在以上片断中,用摆三角形的个数的增多所需棒子的根数来激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如何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不同个数的三角形所需要的小棒的根数?学生在思考中逐渐从许许多多的式子中找出共同点――算式中每个三角形所需棒子的根数都是3,这是变的,变得只是三角形个数,从而概括出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三角形个数。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法都得以提升,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的思维品质,养成合情探究的习惯。
三、走出课堂去体验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课堂,与以往相比,增加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动机会。然而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数学课堂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跳出小课堂,投向大自然。让学生在拥抱大自然的同时,尽情的开动大脑和运用双手,去用心体验,参与数学学习,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悟到探究的乐趣。例如:笔者在教《吨的认识》时请了个工人师傅搬了一个麻袋的大米,大约重100千克,请学生帮忙抬一下大米。1千克学生自然能接触得到,但是1吨学生却很少有过体验。当6个学生费了很大的劲才移动一袋大米时,我告诉他们1吨有10袋这样的大米。学生在一片惊诧声中感受到了1吨的重量是很大的。又如:笔者在上《公顷的认识》一课时,让28个学生到操场上围成一个正方形,告诉学生此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有100平方米,然后让学生闭目想象,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就是1公顷了,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获得了1公顷这一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建构。
学生在上述案例中,师生走出了课堂。在欢笑声中,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提升了数学学习能力,又体会到了数学探究的乐趣。总而言之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明显增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数学体验也就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常态课中。在数学体验的课堂里,学生们开放了思维,放飞了想象。教师在教学过程要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把握住调控的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衷地感到快乐。
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因此我们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思考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数学,真正做到数学体验,其乐无穷也。
【作者单位:灌云县龙苴小学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0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