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友林
摘要:新课改理念下政治教学“生活化”,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育回归社会,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发展自我。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生活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陶行知先生说过:“未来之学校,未来教科书,未来之教育,必须建立在生活经历上,始可谓活的学校,活的教科书,活的教学。”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教育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逐步显现出来。走进生活,推动教学生活化,是新改革的内在要求。那么,什么是教学生活化呢?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从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实施教学生活化,使课堂生活更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更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认真备课,精选生活素材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选生活素材。要有意识地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场景和事例,把生活经验与政治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抓住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以及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活味更浓、趣味性更强,达到寓教于生活的效果。
二、精心组织,课堂实施生活化
首先,知识导入生活化。教材上的知识总是固定的,不能跟上社会的变化发展,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现实生活素材入手,把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导入教学,紧扣主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使学生乐学好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就在身边。在教授《供求影响价格》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节前后商场里人数、商品价格的情景画面,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节前价格高,节后价格低?导致价格变动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导致价格变动?以此导入课堂主题,用身边的生活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知识理解生活化。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要用生活中的实例去解释、分析、理解。同时要注重给予学生更多发言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作为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主体角色置身其中,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的理解具体化、生活化,获取新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生成智慧,获得情感体验,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适应环境。
最后,知识运用生活化。理论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用它来解释生活,指导生活,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例如:在讲《经济生活》理财方案时,我们的学生是这样设计的,有的根据储蓄存款获得利息收入,建议将钱存入银行;有的根据股票获得分红和股息,建议将钱用于炒股,学生制定的理财方案多种多样。在制订家庭理财方案中感受赚钱的艰辛,增强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同时自觉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生活中,用所学理论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逐步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
三、不断总结,课后延伸生活化
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课后,教师要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去验证课堂设想,反思课堂体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了《政治生活》模块“民主管理”以后,让学生以身边所在的村委会和居委会为主题,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分工负责,展开调查,进行专题研究活动。从而剖析其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这样就使学科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一展风采.并且巩固了所学知识,享受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观念,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以政治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注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政治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教学生活化。我们要做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心人,敢于探索和创新,走出“误区”,科学地推进课堂教学生活化取向,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与学习中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
[3]《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30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