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就地取材”上好思想品德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若平

  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是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十分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加快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此,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就是大家常讲的《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而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则必须要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
  一、课程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的地位和作用
  《纲要》明确要求“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这一要求对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它是新课程背景下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的的初中思品课的核心和灵魂。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创新。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是课程资源的要素来源。它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而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它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思品课堂课程资源是丰富的,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思品课程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接触和交往。
  二、新课标呼唤“就地取材”
  学习的本质从认知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原有认知的不断拓展与深化。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从现实情境中学,认为知识依赖于具体情境,脱离具体情境的抽象枯燥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而居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拓展与深化所得到的新知是更有效、更牢固的。乡土资源属于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一本教科书不可能全国适用。国家提倡地区开发区域教材,提倡学校开发使用样本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好本地资源。新课程背景下思品课的自主学习强调的是特殊性,而乡土资源的生命力恰恰也在于它的具体性、鲜活性,自主学习和乡土资源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渊源。因此,乡土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就地取材”对上好思想品德课意义深远
  1.乡土材料来自本地区,具有直观形象、可信度高的特点,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国内外重大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家庭、学校、班级、学生个人的典型的、非典型的事例都是思想品德课重要的课程资源。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启动学生“内驱力”的重要因素,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乡土材料来自“生态”,散发着“土”的芬芳,更容易在教学中创设出情境,也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产生巨大的思想震憾力。
  2.学生在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要与各种人打交道,会遇到许多自己经验以外的事,需要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目的,这本身就是锻炼,就是自主学习。恰当的社会调查实践是教学的催化剂。记得我在教授《资源与环境》一课前,让学生调查家产周围环境情况,采集土、水、气样本各一份,写一句描述性的总结,并提出一个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做法,准备课堂上交流。课上分六组进行了自主交流和总结,得出的结论不仅覆盖了课本的所有知识点还高出课本内容,教学效果很好。课后我写了教后记,整理了同学们的材料,我的资源库中又增加了一个好个案。
  3.学生可以在调查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改革开放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加深对家乡、对国家的认知,培育民族自豪感。
  4.能够培养学生注重实践、实是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学科降低了知识目标难度,提高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整合课程资源,积极尤其是开发利用好乡土资源,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
  四、“就地取材”,积累是关键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材料才能很好地理解并运用。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由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另一方面,发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由学生亲手获取信息和第一手乡土材料。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恰当地使用这些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达到教学目标,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地取材,积累是关键。我在帮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搜集资料的具体做法有:第一,在每次寒、暑假期间,给学生安排好适当的搜集任务。告诉学生既可以搜集与教学同步的素材,也可以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带到学校讨论,对有价值的个案,教师给予表扬并留存。近几年我已收集并整理了六十多个优秀素材,对我的教学帮助良多。第二,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方法。如观察法,处处留心皆学问,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座谈访问法,通过询问自己的家人、街坊乡邻、亲朋好友,了解他们的生活圈子和思想动态。第三,对学生搜集来的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进行分类。第四,在教学中根据课程需要,大胆选用材料,为学生创设学习乡土情境,有效地服务教学。
  注重整合课程资源,培养注重调查研究和积极实践之风,“就地取材”,用足用好本土资源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本质要求,更是上好思品课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9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