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小梅

  摘 要:全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可行性,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体验式教学,即注重将生活知识导入到数学教学中,以及在日常活动中和情景想象中进行体验数学。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式教学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一种实践,它对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深化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以及提高数学应用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可行性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合作下,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个体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数学学习方式。新的小学数学教材为体验教学提供了条件:1.数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追求应用性,而且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数学的存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发达,他们更喜欢用较为形象的存在作为思考的对象,这种过程其实就是“体验”。而数学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正好为学生的这种“体验”提供了平台。2.体验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通过体验学习,能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提高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而且通过体验教学,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教学的实施
  (一)将生活知识导入到数学教学中
  小学数学的基础性很强,而在日常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基本数学问题难度都不大,因此,我还注重将生活知识导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数学、体验数学。笔者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的《数字编码》一课中,就积极地引入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编码问题,过程如下: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通过身份证编码、学生编号等导入情景,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的编码。学生积极地列举出了车辆号码、电话号码、门牌号码、报刊杂志的刊号、商品编码等。之后,我还让列举的学生指出这些号码的指示意义。2.实践运用,组织学生进行编码,笔者以某某小区的楼房为例,组织学生进行编码:
  编码任务:为××小区3栋宿舍楼(各三个单元,共12层,每单元每层3套房子)的每一套住房设计房号。
  设计要求:根据房号很快找到所对应的房子。
  任务布置完成后,将学生分组,并要求学生想出更多的编码方案。活动结束后,编码方案众多,有纯粹的数字编码,也有数字加字母组合的编码,更有汉字加数字等编码方案。随后教师组织大家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并让其他小组随机报一个号码,相关小组指出这个编码对应的房子。除了以上的编码方案,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年级、班别、性别、出生日期、班内号码等进行个人信息编码。
  (二)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生活中有些数学只是需要观察,有些则更需要亲身实践,如测量面积、体积,进行初步统计和分数的加法、减法等。让学生以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为基础,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数学概念的认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也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既是适应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1.动手操作。如在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课程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操作情景:拿一个电脑机箱的盒子立于讲台,假设其长、宽、高分别为a、b、c,让学生证明表面积公式S=(ab+ac+bc)/2正确与否。对此学生提出更改箱子的置放姿势、将箱子拆开等,甚至有学生以自己的文具盒为工具进行证明。这种方式增强了他们对体积公式的理解,更让他们的思维得到扩散。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小学生普遍的特点是习惯以形象思维思考问题,看过了会明白,但是也容易忘记。因此,我们要让小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
  (三)情景想象中体验教学
  前面两者或多或少都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但是在有些数学知识和概念上,通过情景教学更能节约(下转第19页)(上接第18页)时间,并且更有效率。如关于百分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让学生去想想所谓的百分率,如某小区绿化率50%、衣服某纤维含量3%、家庭收入增长率10%,还有物价上涨率、啤酒瓶上的酒精度等。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对百分比有个初步的概念,同时又认识到生活中的百分数无处不在,这样学生在学习百分数时兴趣就会增强。在小学数学中,类似问题比较多,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分数或比的基本性质等,都可创设成相似思考情境。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7).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3]刘晓玫.小学数学教学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作者单位:广东省罗定市罗城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0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