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活动单导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金勇
摘 要:“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一种源于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思想,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模式 全新的学习模式 主导作用 主体性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一种源于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是用“活动单”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模式成了连接老师主导性作用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桥梁,是教师通过发挥自身职能激发学生发挥自身潜力的杠杆。本人就对其的认识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谈几点感受。
一、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在“导”上做足功课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再好的单子最终是通过学生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设计活动单时,要对教材和对学生有所了解。对教材的认识包括对新课标的细心研读、了如指掌。能完全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认识包括对学生已有知识和认识的了解,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其生活的环境的了解。在设计活动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差异进行教学预设。
设计活动单的时候要结合教学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对于学生能自己通过预习就能掌握的内容不进行活动学习。所设计的活动要能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和找准关键点。教师在设计时要经常的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预设问题,在说理时语言要科学严谨,但是也不能太抽象尽可能地用通俗易理解的语言,减少学生在读题时难点。
二、教师和学生都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程改革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变革人,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思路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中,没有一点主动性,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思路越来越窄,学生不再活跃,缺少对学习的热忱。“活动单导学”模式则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完成活动单上所设计的活动。活动单中活动类型比较多的能针对不同问题、不同的学生情况开展自主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组内展示、班内交流、相互点评、共同提升等环节。在开始实施阶段有一定难度,关键要转变老师和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寻找方法。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出要求,通过校内组内的活动加强、统一认识。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通。课改前的课堂总要求学生上课坐正专心听,发言之前先举手,课堂上“规矩”多了,这些现在成了最大的绊脚石。学生一下子难以转变。为此,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中的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大胆探索的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不要被过多的形式规矩所束缚,做到“我想说,我就说”发言不必举手,想说就站起来说。对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每一个小收获都要予以肯定并加以鼓励。对学生的每一个失败、每一个错误要能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探索,不要气馁。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活动”贯穿了课前、课堂和课后,是整个“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主轴,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总结方法、获取经验、得到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主演是学生,是开展活动的核心。教师应发挥导演的作用,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创造友好的活动氛围。
在组建学习活动小组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不要拉郎配。过去传统的实验小组就是这样组合的。最终,都是些成绩好的同学在活动,成绩差些的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发挥,时间长了,让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对学习失去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一些容易走到一起的同学组合,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其自信心,更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为了避免活动中“一言堂”的出现,在活动前要对小组内学生的任务进行分解,保证每个同学都有事情做,最终的结果需要大家的共同合作得出结论。在明确要求后,引导每个学生分析自身的优点与缺点,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自由确定小组的人选,让学生进行有前提的自由小组组合。在不断的实践中再由他们自己优化组合。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始终会是宽松的、愉快的。
四、教师需要和学生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友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本身对学生来说,也是经验的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是直接的,同样也是丰富的;是的,在教学的时间中他们之间形成一种交际。”活动单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是活动的效果如何,能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除了取决于单子的设计,还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默契配合分不开。而教师与学生默契是长期培养出来的,是师生感情的一种体现。在平时教师要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多找学生聊天,联络感情。经常找学生聊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师生之间有话可说了感情自然也就有了。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把每一次谈话、每一个活动都当成联系感情的桥梁。长此以往,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心声并给予必要的指导时,师生感情也就融洽了,学生也更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的配合老师的要求,课堂变得更加灵通了、活动的效率也就更高了。
每一种模式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去创新的。不断地随着形势做出调整,甚至改革。最终的目的都是能教育出满足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简介:于金勇,男,初中物理教师,扬州市教学能手,在课改实验区从教12年时间内,积极钻研课程标准、研究教法、学法。在此基础上不断撰写有关物理教学方面的论文。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纸杂志上发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山阳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10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