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与学生身边数学的有机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铭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的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再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适当的数学教学
1.收集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收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神秘感。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师利斥课件出示平时常见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再抽去实物,督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匹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利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语言简单、明了、准确地领悟数学 例如: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有这样一道例题:饲养场养白兔12只,黑兔7只,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回答:12-7=5(只) 教师如果反复强调学生说出算式中的12、7、5只表示的意思,并且非要这样叙述不可:12表示12只白兔,7表示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7只;白兔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部分,从12只白兔里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生硬地用这套严密的、抽象的语言分析题意、理解题目,失去的是解题能力,留下的是无效的、无味的空洞文字复述,这样教下去,学生越学越糊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对这一问题最直接最初的理解是:“白兔多一些,黑兔少一些,从12只里去掉7只,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5只。”用这简单、明了、准确语言表述,顺应小学生思路,适合小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很容易接纳,并且觉得学得轻松。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设计学生的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
在小学阶段,儿童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学生的总数和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年级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提问。说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的平面几何部分。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我们生活中所见的井为什么要修成圆形的?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四年级的“求平均数的问题”这一内容时,我在课前布置了这样一个预习题:请同学们回家后到超市去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同一类商品的5种不同价格,看一看哪种牌子的最贵?哪种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是多少?向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4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