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一道切圆锥练习题引起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春花

   圆柱圆锥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是六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思维清晰,并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所以许多老师经常挖空心思教学,但学生仍然学得焦头烂额,不是这里算错,就是那里理解错了。
   结束这一单元新课后,在复习课的练习题中学生遇到两道数学题:1.把一个圆柱切分成两个圆柱,两圆柱的表面积之和比原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如果沿直径切,两个半圆柱的表面积之和与原圆柱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2.把一个圆锥沿直径切开,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几个面?如果平行于底面切,把圆锥切分成一个小圆锥和一个圆台,表面积又怎么变化?
   借助圆柱教具,学生很快知道了将一个圆柱切分成两个小圆柱,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增加两个相等的底面。如果沿直径切,则增加两个相等的长方形的面,其中,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直径。在分析第二题时,由于圆锥的特殊性,切分后得到的图形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许多学生借助圆锥教具还是不能想象出来。在教师的一番引导后,学生得出沿直径切,能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其中两腰为圆锥的母线,底为直径。但在说到“如果平行于底面切开”时,学生出现了这样的答案:切开后增加两个圆面,这两个圆面一个大一个小。学生的理由是圆锥可以看成是若干个由大到小的圆堆积而成的,切开圆锥后,肯定下面的圆比上面的圆大。教师手中正好有学生自制的圆锥,当场剪开问学生:“切开后小圆锥和圆台两底面还能重合在一起吗?”学生答:“可以。”教师继续问:“两个面能完全重合在一起,难道大小不同吗?”有部分学生知道大小相同了,但仍有学生质疑:“明明圆锥上小下大啊?”
   面对质疑的学生,我大感欣慰,毕竟还有许多学生敢想,敢否定老师的话。课后我把这个题留给学生当家庭作业,让他们用橡皮泥做一个圆锥,然后实验切一次,再比较增加的两底的大小。学生实验后对这一过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作业小结中,我和学生进一步得出:增加的两个面可以看成从一个切点切开的一个圆的上下两面,其中一个面成了小圆锥的底面,另一个面成了圆台的上底面,它们大小是相等的。如果换一个点切,又会增加两个大小相等的面,而这两个面和前一次切增加的两个面大小才不同。
   一节普通的复习课,一道稍复杂的练习题,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解决它,值吗?当看到学生在课间仍在争论,想到他们回家后饶有兴趣地捏制、切分橡皮泥,我想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所做的数学思考,不正是我们平时教学中所努力追求的吗?
   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尤其是空间与图形这一块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不管学生做得怎样,他们仍会收获颇丰的。
  (作者单位:长沙市岳麓区高新博才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