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之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冬梅

  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学与思的重要性。而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对“教而不问则罔,问而不教则殆” 似乎有深刻领悟,因为如果只有“教”而不问,那么学生就成了接收器,不能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如果只有“问”,而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去“问”,没有在恰当处释疑,那么学生就变成被发问器,他们就不会积极思考。作为一位教师,教好学,充分发挥课堂效率,是我们所追求的。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下面,我就教学中“问”的三个提问角度,略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善于从文章的构思上提问
  例如:在讲授《丑小鸭》时,我首先让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①“丑小鸭”它“丑”吗?又“丑”在哪?请同学们找出具体体现。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其丑的外形等。
  ②“丑小鸭”是“丑”,作者用意是写其“丑”吗?
  同学们说:“不是。”
  ③不是写其“丑”,那又是什么?文章如何体现呢?
  同学们都能回答:“不是丑,而是美。”而且基本上能找出其美之处。
  ④作者由“丑小鸭”之“丑”变成“美天鹅”之“美”,由“丑”变“美”的写作妙处在哪?能否直接写其美?
  同学们在思考此四个问题时,实际在思考这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也有利于学生在自己行文时构思布局,从而能达到行云流水之畅。
  其次,善于从文章的选材上提问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幢建筑,那么构思就是框架,而选材就是选料。在读懂构思的基础上,还要学生学会选材,学会理解作者为什么会选这样的素材?以便理解文章主旨和注意自己行文时如何选择题材,从而能达到巧妇有“米”之炊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都德《最后一课》,当讲到上习字课时,首先让学生们读一读习字课这一段,然后问:
  ①这中间讲到几个细节?许多同学都能答到两个,而且大多数同学都讲到“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一点。
   ②老师点评:很好!那天是习字课,作者为什么要写鸽子的情况,这是跑题吗?为什么?
  甲同学回答:不是。而且这能充分体现小佛朗士对普鲁士的恨。
  乙同学回答:这是一种侧面突出,能突出当时紧张气氛。
  ③老师点评:好。但鸽子是一种自然界中的鸟类动物,它本是没有感情的,作者为什么会选择写鸽子的感受?
  甲同学回答:鸽子是和平的象征,鸽子在呻吟,以此表达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普鲁士的无尽憎恨。
  乙同学回答:鸽子咕咕地叫,本是与生俱来的,就正如法国人讲法语也是与生俱来的一样,这有利于形象地揭露普鲁士不准法国人讲法语的残暴。
  由此可见,这提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深刻挖掘文章的主旨,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善于从文章的语言上提问
  如果前两者的提问角度是从大方面思维的话,那么从语言上提问,应属于从细节上去发掘文章的闪光点,而这种细节之美在诗歌中尤显突出。诗歌很注重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如“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敲”和“绿”的魅力令世人叹服。我觉得在教古诗歌阅读鉴赏时,应注重从推敲字入手,品味语言的神奇。
  例如,在学习吴均《山中杂诗》时,讲到“云从窗里出”时,老师问: “云”怎么会从窗户中出来?学生甲答:“云”不是真的云而是烟。老师问:那能否把云换成烟呢?学生答:不行,因为这有利于体现山之高,天之蓝,山天浑然一体的壮观景象。老师问:作者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幻觉?这与前面哪句相照应?学生答:山际见来烟。云似烟,烟似云,给人一种梦幻的美景,并把山中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空中楼阁的神奇画卷。
  一个“云”字把全诗意境勾勒,让我们想象神往,意犹未尽。
  总之,无问无学,无问无教。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要授之以渔,善问也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以“问”为点,以“教”为线,以激情为催化剂,在三尺讲台上燃烧自己的青春吧!◆(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永安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