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练打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江平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目前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以“练打结合”教学法作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探讨和阐述了该理念的概念、内容及其运用,以期进一步深化和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研究认为,高校武术教学中“练打结合”教学理念的运用,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过程结构以套路学练和招法应用相契合,重视突出攻防的招法体系,进一步提高武术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练打结合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SGH0902285);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02016)。
  
  问题的提出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宝贵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底蕴,武术具有健身、防病、娱乐、自卫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习武实践表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形态,是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是民族特色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针对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高校武术教学如何突破固有的教学程式和观念,使武术课程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做到深入学生心中,受到学生欢迎。对强化武术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练打结合”教学理念的提出,对高校武术教学的深化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练打结合”的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武术课教学中一直存在“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许多学生认为:武术课单调、枯燥、不够实用。而武术教学实践也证明课堂上的武术的确存在着“三多”现象:即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每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武术课的教学效果,探索科学的武术课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本文作者拟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心得体会,提出在大学武术课教学中建立“练打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构建新的大学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架构,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练打结合”的教学模式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教学指导思想。(2)套路学练和招法应用相契合的教学过程结构。(3)突出攻防的教法体系。
  高校武术教学中“练打结合”教学理念的运用
  武术教学是师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在对练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导――再学习,逐步掌握专项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练打结合”教学理念在武术教学中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关注学生的想法、进步和发展
  纵观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状态 ,在实践上多是以武术训练法代替武术教学,从而形成了“热身活动――基本功练习――套路学练”的武术教学模式。从体校和专业队训练的角度出发,这是个成功的模式。但是从高校武术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却是个失败的模式。第一,基本功。武术的基本功极其繁杂和枯燥,如基本的手型(拳,掌,勾 ),基本步型(弓,马,仆,虚,歇),基本手法(冲拳,推掌等),基本腿法(正踢,里合,外摆,侧踢,弹腿,扫腿),以及跳跃等等。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严谨性,使得许多学生在练习时一下子达不到要求,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上课积极性下降。 第二,武术套路(上课主要内容),多年来,武术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不外乎少年拳一,二路,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剑,二十四势太极拳等国家统一规定的套路,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且不实用 ,加上课时有限,造成学生对武术课热情不高,出现爱武术却不爱上武术课的现象。
  因此,高校武术教学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应充分了解或认识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了解他们的想法,在教学中倡导:“练打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武术文化的理解,既学到了武术套路,又掌握了实用的技击术,提高了自身的防卫能力,增加了上课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教学指导思想
  2004年教育部组织有关高校研究起草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指导纲要》针对现行学校武术教学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在《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进一步明确武术类课程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手段,以武术知识,武术技能和民族体育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健身、防身、修身为一体的体育实践课程,明确提出了“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对武术课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同样适用于“练打结合”教学模式。
  淡化套路,并不是不教套路,而是教一些简单易学、实用性高的传统套路,如少林五行八法拳、形意拳、八极拳、翻子拳等;这些套路招法简洁实用、易学易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同时对基本功中的柔韧素质、步型的规格等适当降低标准(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掌握后,再适当提高要求)。这样,将会达到入门容易、兴趣持久、效果良好的教学目的。
   3.套路学练和招法应用相契合的教学过程结构
  “练打结合”、“打练一体”就是强调套路学练和招法应用相契合,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始终坚持即学习了套路,又学会招法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必须研究透彻,对套路中的动作攻防含义清楚明了,当学生学会了套路后,立即进入招法攻防练习。教师在进行讲解、示范后,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再进行“拆招”、“喂招”的练习,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具体的招法攻防练习,速度由慢到快,用力由轻到重,待熟练后,再进行攻防互换。整个练习过程,老师都应时刻监护、要求点到为止,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4.突出攻防的招法体系
  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练打结合”既重视套路的学习,又突出攻防招法,因而,形成了学练套路是为了掌握招法,练习招法又加深了对套路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武术教学将由单一变为多样,增加了厚度和深度,武术最本质的东西将呈现出来,使学生真正领略中华武术的魅力,学有所获,练有所得。
  结论与建议
  1.结论。本文对“练打结合”的教学理念进行了阐述,高校武术教学中“练打结合”教学理念的运用,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过程结构以套路学练和招法应用相契合,重视突出攻防的招法体系。
  2.“练打结合”教学理念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套路的同时也学会攻防招法的应用,加深理解武术的本质属性和文化含义,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大的收获。
  3.建议。根据时代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武术教材内容的改革,在教材的选编上应该朝着动作简单、特点鲜明、练打结合、有较强实用性的动作组合和短小精悍的套路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区域分布广等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发挥自身特色,如河南可选太极拳、少林拳,广东福建可用南拳,陕西可用红拳、翻子拳等作为教材内容,提炼、精选出特色动作进行教学。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内容,在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等教学实践中应承担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块教育阵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加强民族自尊心的重建和加快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传播。“练打结合”、“打练一体”武术教学模式的构建,将使武术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特点突出,并体现武术运动本质属性和文化含义,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李江平.对传统武术发展对策的思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9).
  [3]刘旭东,刘朝生.加强课堂“有效教学”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J].武术科学,2005(4).
  [4]颜辉萍.试论“招法――套路”武术教学模式[J].武术科学,2004(4).
  [5]孙刚.现代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得于失[J].武术科学,2004(2).
  [6]教育部体艺司.关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2003)7号.
  [7]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邹继豪,季克异,林志超,等.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陕西咸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