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生活中落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其中思想品德素质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所接受的品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落实的如何呢?先让我们看一则现象:
  某同学在楼道内吃零食,顺手把废物扔在地上,被老师看见,令其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四条,该生随口而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乱扔废物,不吸烟不喝酒。问:既然你知道,为什么还这样做?答:我没想过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其实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街上违反社会规范的人处处可见,也难怪社会上发出这样的疑问:国民的素质提高了吗?探根究底,还是品德教育未能在现实社会中得到落实,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已。
  学生的品德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重在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社会价值观的复杂变化,德育工作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还未能形成系列的科学体系,还未能摆脱呆板的政治学教和死记硬背的抽象概念,还不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从弱到强,从被动到主动,从外露到内控,从抽象到具体的教育方式。中学生的模仿性、上进心强,但辨别能力、自控能力差,教育上有可塑性、反复性、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实践育人,注重行为的养成,做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校外与校内相结合。
  一、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1.正面的思想教育
  正面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对低年级的小来说是常用的方法。教师在平时可以讲述一些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等内容的古今中外的故事,使学生有一个模糊的情感认识,知道什么是对的。比如在国庆来临之前,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材料,讲一些仁人志士的爱国故事,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以生长在我们这样的祖国里而感到自豪。因此我们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实行灌输式的教育。
  2.实际的思想教育
  实际的教育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来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它是把德育工作寓于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努力去发展学生的特长,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增长才干。比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学生深入搞好社会调查,进行今昔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开展好学雷锋送温暖、助人为乐的活动。
  二、师要以身作则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影响。基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就应以身作则,去带动感染学生,以引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每天上课提前1-2分钟到班门口侯课,这样就能杜绝学生无故迟到现象;要求学生讲卫生、爱清洁,教师首先要仪表干净整洁;要求学生勤俭节约,教师也要注意节俭,这就是“身教胜于言教”。教师通过无言的行动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三、加强学校的教育工作
  1.建立有章可循的制度
  学校的作用不仅是教学,更重要的是育人。结合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指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条例、规定,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政教处、年级组、学生会、班干部等一切有利因素来督促检查。学校考评班级,班主任考评学生计算学生的品德分。通过考核、评比让学生明白:自己哪些不该做,哪些该做,从而提高学生道德水准。
  2.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不同的教育主题
  初一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依赖心理较强,所以就应重点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初二学生基本能适应学校的生活,知晓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培养他们珍惜时间和顽强拼搏等道德品质;初三学生面临进入社会或高一级学校,就应该培养他们一些社会规范所要求的内容。
  3.加强师生沟通,开好主题班会
  学生接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歪曲、曲解,教师要及时了解,帮助解决,举实例、讲道理把他们引上正确的轨道上来;或者召开主题班会,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讨论这样做是否正确,得出正确结论来肯定或否定某种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
  4.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母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社会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大课堂。所以学校要以召开家长会、组织教师家访等形式经常和家庭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同时呼吁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付诸行动,多著几本好书,多普几本好曲,多导几部好影片,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一片情,献出一分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