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几点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健
教学手段的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近年来教学手段的提升呈现出较快的态势,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语文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精彩,本文就笔者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探究开展论述。
一、科学安排使用频率,有效发挥补充、点缀、激趣作用
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之初,许多教师对其非常热衷,一时间,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甚至成为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这样的氛围中,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的教师使用次数太多,甚至将语文课堂教学演变为多媒体秀。针对这样的状态,笔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这样使用多媒体并不是科学的方式,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科学确定最佳的使用频率,经过笔者的反复试验与梳理总结,认为一节课控制在3次左右的使用频率是较为合适的,超过了这样的频率,既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又会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肤浅层面。在教学中,笔者始终坚持在最为合适的环节使用,将其对教学信息的补充、教学氛围的点缀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科学选择使用时机,有效体现生动、活泼、拓展效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多媒体的有效使用相当讲究,在不同环节使用,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在最为需要的环节和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多的环节,就是在弥补学生的感知经验不足的环节,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演示,让学生对本来并不熟悉的教学内容变得熟悉与了解,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同度。例如在教授有关建筑艺术单元内容的时候,涉及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以及《凡尔赛宫》等著名建筑,实际上笔者所任教的学生中,没有一个去过凡尔赛宫的,到过北京与南京的也屈指可数,这就制约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此,笔者将多媒体搬上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向学生演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山陵以及凡尔赛宫的视频资料,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雄伟的中山陵以及美轮美奂的凡尔赛宫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同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学生的感受就会明显增强,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此时多媒体教学手段补充信息以及活跃课堂氛围等方面的作用就明显表现出来。此外,笔者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营造教学浓厚氛围两个方面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成效较为明显。例如在教授一些优美的散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趣味化导入。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一文的时候,笔者运用《春天在哪里》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进行导入,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其顺利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活动中,一扫以往三言两语导入的沉闷感,效果非常明显。再比如在教授高尔基的《海燕》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燕顽强拼搏、不畏艰险的品质,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播放了海燕在狂风暴雨之中搏击的场景,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情感体验链接起来,在学生的情感中产生了强烈的撞击,再辅之以惊涛拍岸的音乐烘托,营造了与教学情境完全一致的氛围,对于有效烘托主题以及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使用时机,笔者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作为了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助手,使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效融合进课堂之中,并为教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这些方面的综合作用,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三、科学制作教学课件,有效贯彻自主、实用、精练原则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原则就是“拿来主义”,对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的教学课件,进行运用,方便快捷。殊不知这样的使用方式会造成教学课件与实际教学需求不相适应,因为制作课件的人员并不了解具体的教学实际。学生的学习基础、感知体会等方面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教师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是无法实现教学课件与教学需求的完美统一的。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一般不采用成品的课件,坚持自己制作课件,一方面将成品的课件进行改造,去除不需要的信息,补充需要的内容,另一方面独立运用设计软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制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教学课件的实用性;同时注意教学信息要始终保持最优化和精练化,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高的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科学运用多媒体手段,合理安排使用频率与使用时机,提高自主设计水平,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周健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初级中学 2263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