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阮宏明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用适当的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问,加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造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一定的意境中用旧知识构建新知识。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具有更强的创造性,可以通过教材或联系实际提供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比一比两个数的多少(二)》中,在引入课题时,可以通过对“小强的外婆、小强的妈妈和小强自己”三者的年龄进行比较这一情境导入,他们三个的年龄是:外婆60岁,小强8岁,小强的妈妈比小强大27岁,那么小强的妈妈是多少岁?你比你外婆小多少岁?你妈妈比你大几岁?由于问题情境的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是否与所学内容相符?是否达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具有探索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应尽量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和通俗易懂、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打破传统教学思想,采用新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思想在师生的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现代的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认识到其弊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性,更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就在于老师能否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并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应突破以教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思想,接受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的民主、和谐和平等,对问题意识的产生提供了良好条件。及时有效地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其处于宽松、娱乐、安全的心理环境之中,迅速达到学习的巅峰,并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师生间可以互述观点,发表见解和阐明主张。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时,提出问题:“一盒水果糖重100g,3个小朋友分,每个人拿多少?”显然,很多学生马上就算出了结果,但几乎都是采用300g除以3等于100g。此时就有学生问:“是不是所有的乘法都可以用除法的方式来表示呢?”首先,这位教师并没有马上否定或肯定这位学生的说法,而是启发学生自己算一算、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乘法都可以用除法来算。当学生之间意见有分歧的时候,这位教师在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就说:“当0乘以任何数的时候都得0,但是如果反过来那么就违背了0不能做除数的这一定理,因为0作为除数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得出的结论是“0不能做除数”。
对于学生这样的提问,教师要及时表扬、给予肯定。但是多数时候学生提的问题是很浅显的,或是跟教学内容无关的,老师也应该对其倾注耐心,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尊重与关注,使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激发。
三、培养学生提问技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技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的方法,即老师可先根据某一知识点进行示范提问,然后再出示同类型的内容,让学生模仿提问。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题目先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像“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提更深入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研究周长?”“长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逐渐学会提问题。相对而言,更重要的是老师要让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途径和思路,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其今后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