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孝育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营洁

  摘 要:孝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普遍化的今天,学校作为文明传承的纽带,应让孝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建设中,充分利用传统孝文化这一宝贵的德育资源加强孝德的建设。
  关键词:孝文化;德育;学校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孝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古代视孝为一切道德之基本,“孝者人之本也”。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孝文化,让学生在浓烈的氛围中沐浴“孝文化”,走进“孝文化”,使中华民族孝敬美德在他们的思想底蕴中绽放。
  一、提倡孝德有利于校园的稳定
  学校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孝文化教育是道德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学校要把孝文化引进校园,将孝文化融于学校德育大课堂之中。“孝为德先”,以德育为平台,以德立孝,走出一条以孝育德的育人之路。孝亲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珍贵遗产,以孝亲文化为内容,依故事、报栏、动漫、网络等多种形式来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对父母孝、对同学爱、对老师长辈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继承和弘扬孝亲思想,对促进校园和谐、维护校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倡孝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不敬,还能指望他对别人付出爱吗?还能指望他对集体、对祖国的热爱吗?相反,一个孩子如果有孝心,就会“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就会越来越规范了。《吕氏春秋・孝行篇》:“故爱其亲,不敢恶于人;敬其亲,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说要爱自己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父母有一点厌恶,因为那样引起的恶果会伤及自己的亲人。要敬自己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父母有一毫怠慢,因为慢待他人,那么他人也就会慢待自己的亲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孝文化,收集典型,树立榜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提倡孝德可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站在社会转型期的十字路口,社会、家庭、电视、不良书籍、互联网等,促使了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而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发育成熟、心理成长相对滞后的阶段,面对不良诱惑,他们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科学的是非观,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全身体以至发肤,是孝行的起码要求,是最初步的践行孝道。敬养父母以保全身体为前提,若是毁伤身体,自身残疾,就不能尽到敬奉父母的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告诉学生,要做到孝,首先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人之行莫大于孝”。生活中,既要不断了解自我防护知识,还要时时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警惕,这是孝敬长辈的第一步。做不到这一步,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一定会让父母亲人担心不已,又何谈孝敬呢?
  四、提倡孝德可以增强学生的宽容之心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养育成本的不断提升,导致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家里的“小太阳”,从小感受的是唯我独尊的地位,不尊重长辈和周围的人,蛮横、自私、任性,缺乏宽容之心,在社会交往中就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反映在同学关系上,遇事争吵不礼让,常常因小事而激化矛盾,甚至打架斗殴。《弟子规》里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有过错我们可以指出,但要照顾到父母的心情和尊重,和颜悦色地指出来。从对父母的过错中去体会人际,推而广之,在生活中,不论在什么场合,面对的是什么人,都应该注意良好的沟通,即使是理在自己的这一边,也不能得理不饶人,而应注意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良好关系。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积极提倡的品德。
  五、提倡孝德可以促进人才的培养
  社会的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总览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少之甚少,这也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学校作为育人之地,传知之所,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呢?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弟子规》中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意思是说在自己的品行上,要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有违信礼之事,以德润身,不要让父母因我们的德行而蒙羞,此乃孝顺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方面,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可以拓展为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不做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学业操心不已。这些都是孝敬的重要方面。
  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道德状况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我国古训有云:“士有百行,以德为先。”而“孝为德先”。因此,学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大胆地以“孝”为道,充分挖掘“孝德”的丰富内涵,对学生进行传统孝道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而培养学生规范的道德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孝育德,让传统的孝文化在德育中绽放光彩。
  编辑 薄跃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01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