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阅读 放飞想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小学生是想像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力。在想像的空间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像,有时甚至还会去异想天开。因此让学生的这种潜能在语文课上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天空。
1、展开想像,激发感情 想象是孩子们理想的翅膀,通过它,学生可以在理想的世界尽情遨游。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根据文字的描述想象开去,通过大脑中呈现的信息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经过想象,语言文字的内涵发生了改变,它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信息,而是赋予了学生情感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更好的理解文本。
例如:在教学《丰碑》时,许多学生都被军需处长那“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的神态所感动,于是我趁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他的神态判断军需处长在临死前都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想到他临死前的镇定自若,想到他并不后悔自己所做出的牺牲……一个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便呈现在我们眼前,他打动了学生,并深深地印在学生心目中,学生顿时对军需处长有了敬佩之情,为理解“丰碑”的含义打下感情基础。
2、大胆想像,张扬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自己所想,不受别人思维的干扰,说自己的,不要人云亦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次,我们在学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我让学生充分地提出问题,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喜欢一个人思考的,就让他一个人静静地想;喜欢几个人一起学的,就让他们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有几个孩子在研究“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人”。交流时,我让孩子们比一比谁最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有孩子说:“他是个奸诈贪婪的人,因为他不会吹竽却骗齐宣王说会吹,骗取俸禄。”有孩子说:“他是个会见风使舵的人,他见齐宣王好骗就想办法蒙混过关,不费吹灰之力就有固定的收入。后来他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有孩子说:“他是个胆大心细的人。你想啊,在那时候,欺君之罪是要被砍头的,而他竟这么胆大,敢骗齐宣王的钱,他又是个心细的人,他打听到齐泯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吹,就逃之夭夭。”又有孩子说:“我从图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个狡猾的小人,你看,他一只眼睛斜着看,一只眼睛半眯着,嘴角歪着,一看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肯定在想:该死的齐泯王,就在我发财时来捣乱,断我的财路。”……
孩子们多能想,多能说啊,这是教者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想他们所想,提供展示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想多说的结果,长期坚持下去,他们就会张开想像的翅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3、延伸情节,丰富想像 从教学目的上讲,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判断、比较、选择,重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我们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学生充分信赖的人,要允许他们“答非所问”,允许他们在讨论后一个问题时,还在想着前一个问题,允许他们搞“三重唱、四重唱”,允许他们在“突发奇想”时“脱口而出”,来一句;“我来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他说得不对”。一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嫦娥奔月》一文,当说到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时,我让学生们自由地读、自由地想、自由地说。学生们有的说嫦娥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她心肠多好啊;有的说嫦娥机智勇敢,她巧妙地和逢蒙周旋。这时,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书上写得不对,嫦娥不够机智,如果她机智的话,她可以把仙药踩得粉碎,就不用自己吃下仙药而和后羿分别了。”“不对,嫦娥是机智的,因为后羿不知道逢蒙是个阴险狡诈的人,而嫦娥知道……”“既然嫦娥知道逢蒙是个阴险狡诈之人,那她为什么不把仙药藏好呢?说明她没有自我保护意识,说到底她还是不够机智。”……这些问题是作者所能料到的吗?是编者编人时的意图吗?都不是,可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啊!也许,孩子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或者离题千里,但是他们在想、在说,思维在碰撞,“火花”在闪耀啊!
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学生读到这样一句:“您老喜欢打猎?”有学生读成:“您/老喜欢打猎?”这时,有学生立刻站起来说:“不对,应该读成:您老/喜欢打猎?”“不对,你没看见书上写着:‘墙上挂着一枝猎枪吗?’说明他常常去打猎啊!”“不是这样的,这儿的‘老’是对人的尊称”,“那我们很尊敬老师,能叫老师卢老吗?”学生们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我听到了孩子们学习和争论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后来,学生们一个个在课文中查找“证据”想反驳对方。真理越辩越明,一个个知识点就在这欢乐而激烈的辩论中轻松地解决了。
由此,我不禁想到: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积极营造气氛,用人性的方法来教语文。让学生想自己所愿想,说自己所想说;让学生在有交流欲望时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