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 鲜活 高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郁丽萍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有效的人机互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幼儿各种的能力。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进行积极地探索实践,将传统的绘本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即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如画面的重组、声音的配置、动画的增加、镜头的特写等,从而突破了绘本的静态限制,使整个绘本教学灵动起来、鲜活起来。
一、化静为动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绘本作为绘本教学的主要材料,它虽形象化、生动化,但缺乏动感和变化。为了让绘本具有灵活性,我们在组织教学前,会根据教学的需要,综合运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和动画制作软件(如flash)对绘本进行技术加工,通过对其声、形、光、色的处理,实现绘本的化静为动,赋与场景画面和人物形象以鲜活的灵气,直观而生动地展示动画式的绘本教学内容,从而营造一种优美自然、动感十足的学习情境。
以绘本《黑兔与白兔》为例,它的呈现方式是平面的,故事情节很生动,但绘本画面中重复着的黑兔和白兔的静止形象,容易让幼儿产生视觉疲劳。怎样才能使幼儿始终保持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从而更深入、全面地理解绘本的内涵呢?鉴于以上思考,我利用多媒体对绘本进行了前期处理:用photoshop软件截取了“黑兔”和“白兔”的形象,用flash软件将两只小兔制作成可以走、可以动、可以说话的动态,还将一幅幅背景制作成可以放大缩小的场景,画面焦点可以跟随鼠标随机移动。活动中,孩子们仿佛来到了一片森林中,小河流水潺潺、树枝随风摇曳、耳边响起的是动听的鸟鸣声和溪水声,黑兔和“白兔”还能随着情节的进展“动”起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紧紧地把孩子吸引住了,于是绘本教学进入了美妙的状态。
二、“以声促情”, 丰富幼儿对绘本的情感体验
绘本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许多绘本中都隐含和渗透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不同的绘本给予每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其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让幼儿深刻体会绘本中的各种情感,音乐就是最好的“催化剂”。于是我常常通过搜索网络资源和自主加工,建立了一套丰富的音乐素材库:有背景音乐、简短的音效素材(笑声、水滴声、雨声等)和个性化自制录音等音响素材。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我会适时、适当地利用这些音响素材根据绘本的情感表现进行有机烘托。幼儿在音乐的渲染下,他们的情感会随着情节的变化波澜起伏,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下,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随之得到发展,为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绘本《温情的狮子》讲述了狮子哆哆和狗妈妈之间催人泪下的故事。根据绘本的情感基调,我选择了班德瑞《童年的秘密》作为抒情背景音乐,当幼儿听到哆哆和狗妈妈要分别时,背景音乐缓缓响起,一股忧伤的乐调感染着幼儿,他们的眼里含着泪花,沉浸在分别的愁绪中;当故事讲到哆哆冲破笼子寻找妈妈的情节时,我插入一段激动人心的特效音乐,这音乐就好像是为孩子们注入了无穷的力量,他们对着画面中的哆哆大声喊着:“哆哆快跑!哆哆加油”;当哆哆找到狗妈妈,紧紧地抱着妈妈时,我播放了一句事先录好、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妈妈!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永远生活在一起吧!”孩子们听到这句充满感情的呐喊,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着说:“太感动了” !可见,将声音元素加入到绘本教学中,会使整个教学活动显得更灵动。因为,音乐的旋律和逼真的音效会拨动幼儿心灵的琴弦,使他们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为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社会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突显焦点”,引导幼儿寻找绘本线索
具有故事情节的绘本大多都有一个故事发展的线索,有的绘本是以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有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发展。掌握了绘本的线索,孩子们就会自然地理解绘本的内容。在对众多绘本的研读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线索就隐藏在绘本的画面中,但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被幼儿忽视。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将绘本画面中需要被关注的焦点放大,淡化了画面中其他的景物,使幼儿的注意点全部集中在绘本的发展线索上,从而帮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细节,较快地理解绘本内容,将绘本前后内容融会贯通。
《蛋糕哪儿去了?》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绘本,如果仔细观察,你会惊奇地发现画面中同时存在着八条平行的线索,也就是说,一本绘本同时讲述了八个小故事。为了帮助幼儿梳理出清晰的思路,我运用了聚光灯,将老鼠偷蛋糕、小猪的郊游历险、调皮的猴弟弟等画面依次聚焦,在引导幼儿重点发现一组线索的同时减少画面其它因素的干扰。通过“聚光灯”的演示,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了如何寻找绘本中的情节发展线索,他们随着情节的发展和场景的推移变换而心情跌宕起伏。教学活动接近尾声时,我惊讶地发现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绘本中的任意一条线索进行讲述了。
四、“打破时空”,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涵
一本好绘本不等于一本好教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绘本来源于海外,有时因文化地域的差异而导致孩子们理解产生困惑;有些绘本因作者有其独特的思维和视角,使事物之间的关系、角色之间的关系跳跃太大而致使幼儿产生混淆或者不理解。根据这种现状,我们课题组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进行研读与思考,结合教学设计的需要利用多媒体对绘本进行重新取舍、整合制作,用最适合幼儿的表现方式将绘本所蕴含的真正内涵传递给孩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如绘本《我妈妈》长达二十多页,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述自己的妈妈,每一幅画面上的妈妈都化身为各种不同的角色,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如果按绘本原来的画面顺序进行教学,幼儿可能会因其缺乏情节变化而失去兴趣。于是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截取了绘本中的十几张画面,并用PPT软件将绘本画面的呈现顺序进行了微调:首先出示妈妈的一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讲述“我妈妈”有哪些本领;接着出示妈妈和沙发、小猫、犀牛的画面,引导幼儿用“我妈妈象小猫一样温柔”的句式赞扬妈妈;继而我加入一组“妈妈照顾宝宝成长”的照片,引导幼儿回忆妈妈呵护自己的经验;最后以绘本中的末页“妈妈与宝宝相亲相爱”的画面结束活动。经过这样的画面调整,使本次教学活动层次更加清晰,形式富于变化,幼儿始终能保持阅读的兴趣,对“我妈妈”这个形象的理解由绘本延伸到自身的经验中。
在绘本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为绘本教学增添了无限的风采、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要成功地实施一节美妙生动、富有情趣的绘本教学活动,必须要经过教师们的认真研读、精心准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媒体与绘本的有效融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