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定一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体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的研究。
   一、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
   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的、能动的、生成的和建构的,学习的过程都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利用多媒体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开放自主的学习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做事有始有终》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一个小孩在认真做作业,另一个小孩无所事事,将学习用品乱丢乱放,在操场上尽情玩耍,就是没有做作业。通过观看这样一组画面,让学生自主评议,并进行自我对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又如,在进行《珍惜劳动成果》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粒种子从农民播种、插秧、锄草、灭虫、施肥到收割以及加工等过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体验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探究性学习场景,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导入”“提问”“探究”过程中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道德判断力。
   例如,在教学《谦让》一课时,我把课后的儿歌改编制作成“两只小山羊过独木桥”的动画导入新课,同时提出问题“相对的两只小山羊怎样才能过独木桥?”并让学生自己操纵鼠标,看看小山羊怎样才能过独木桥。通过形象的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如果两只小山羊互不谦让,那就只能都掉进河里,造成两败俱伤,反之互相谦让才能顺利通过独木桥。学生受到了启迪,从而明白了“谦让”的道理。
   又如,在教《真正的友谊》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辨析情境:小明和小强是同桌,而且是好朋友。一次单元测试,小强被一道应用题难住了,想请小明帮忙,小明很大方地把考卷移过去给小强看……让学生讨论:小明的做法是不是真正的友谊?为什么?像这样的辨析,既有针对性,又有一定的教育深度。
   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实现教育目标的内化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为教学选择所需的信息,同时可培养学生自主上网收集学习资料的能力。
   在《节约每一滴水》的教学时,我把从网上下载的一些关于人类、动物、植物生存、活动与水的密切关系的图片,进行组合、优化,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然后让学生出示自己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土地干裂、禾苗蔫枯;干旱地区人们用牲口去远处驮水;缺水严重的城市,人们排着长队等水……这样把文字教材中的情景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展示,让学生有了很深的情感体验,在动感中体会到节约水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让学生观看学校资源库的电影录像片《火烧圆明园》《林则徐》《开国大典》《董存瑞》《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影片,在一次次深深的感动中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树立起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学英雄、树楷模的良好道德情操;而像《白雪公主》这样的电影则让学生看到了人性中最美的东西――善良。这些丰富的电影资源可以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染、启迪和升华,从而达到了实现教育目标内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斯连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