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特殊”到“一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卫华

   【案例回忆】
   记得那是一年前,学校组织对低年段的识字教学进行专题研修,每位低年段的语文老师都准备了一节研究课。那天,一年级的覃老师主讲识字教学《一去二三里》,课上得很精彩,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这样一个情节至今记忆犹新:覃老师用极为意真的声音问大家:“这节课所学的生字都认识了吗?已经认识的同学请高高地举起你的右手”,我们听课的老师都很欣慰,一只只小手是那么的可爱,同时为这节课的效果感到高兴。突然,我发现老师的脸色好像不对,她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墙角那个没举手的小男孩,随后,老师似惊醒般地再次改问:“请已经认识的同学高高地举起你的左手”,我们又惊喜地发现,全班都举手了。下课后,老师才讲出了原委:因为开学没几天,这个没举手的特殊的肢残小男孩被老师遗忘了,当覃老师发现他没有举手时才豁然想起他的右手已从肘关节截肢了。
   令我感动的是覃老师没有就此作罢,而是让同学们再次高高地举起左手,并在这节课上订下了一个新的规定:“我们班以后发言都举左手。”接下来的几个月,我认识了这位特殊男孩,认识了这位特殊男孩的家长,也感受到了来自师爱的伟大,切身经历了一位残障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转变。由于和覃老师一个办公室,所以每天都能看到她在辅导小男孩读书,每天都能见到她在教他用左手写字,用左手掷沙包,都在鼓励他发言、提问……半年下来,小男孩日益开朗,已经完全融入了健全同学的行列,不提来自家长的惊喜,单看那本一页比一页更漂亮的“左手字”就足于让人欢欣鼓舞。
   【案例评析】
   “每个县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是国家正在实施的一项福利工程,特校在我们贫困县里规模、条件还不够完善,像小男孩这样的肢残学生由于接受信息没有障碍,因此就只得在我们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来完成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在为聋生设立的聋校和为盲生设立的盲校里,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专门辅导,但是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肢残学生,比较缺少针对他们的辅导,他们会碰到健全同学碰不到的困难。针对性辅导的缺失,使他们容易迷茫,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也许像小男孩这样的学生在普通学校里不是很多,但他们更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如果说覃老师那天没有及时改变问话方式、没能及时让他举起左手,没在课堂上定下新的规定,没有用自己的汗水去浇灌他自卑的心田,小男孩会有今天的进步吗?如何让他们从“特殊”走向“一般”,如何对症下药,如何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和心理治疗,经后应该是我们普通学校老师也要接受培训的一个科目。我也觉得自己受这样的教育,真应该再早一点,好让有如此类似情况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有章可循,少走弯路。
   残障学生的教育,需要的是老师无私的“爱”,他或他们不应该是我们普通学校被忽视的个(群)体。
   (作者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文曲星希望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