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们:“90后”究竟是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文艳

  很荣幸能够在这样的日子,这样的城市,代表这样一群人发言。我的发言是代表所有“90后”热爱文字的一群人的感想,因此我想首先从对“90后”这个名称的认识开始。
  在高中的时候,我的历史老师最爱引用一句古希腊箴言,而且每每说起这句话时都会像画里的苏格拉底一样只手指天,用先知般的语调念道:“人啊,认识你自己!”说完他总是会停顿许久,再翻开历史书,继续课本上的时间地点人物。
  这句刻在德尔斐神庙上的众神警言,一直悬在我的生活上方,所以每次想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都会返回到最开始的思考点,也就是你是否认识你自己。
  “90后”这个概念,或者说是标签,最早在我初中时出现,我并没有认真地看待过。直到最近从美国回来,在家乡浙江湖州开的“90后”作家介绍会上,我才开始正式面对这个标签。我把它叫做“标签”,是因为不论是它的原始出现还是现在的引用,都是这个商业化时代的一种必然。
  “80后”风潮的开始和“90后”的淡入,都可以说是图书市场商业化的需要――把作家、作者、作品分为不同的类别,无论是按照年代还是按照创作类型划分,都是为了多出一打推销“文字商品”的最自然的手法。我们在这样的时代不可能逃避商品供求的规律,但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忘记,我们除了“创作商品”以外,自己也变成了商品――身上贴着时代的标签,背负着黄金的重量,唯恐有一天失宠于媒体和大众。
  当然,商业化和文学性的平衡,是每一个年代的作者都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这个难题在我们这样的年代被加剧了,而我们也没有理由躲在墙角或者信誓旦旦地说这与自己无关。直面“90后”这个时代标签是我们这一代必须面对的事实,当然这也需要我们这一辈特有的勇气。
  我为我们的勇气感到骄傲的同时,想要提出的衍生命题就是“我们的自我认识”。在外界和媒体的关注、在前辈们的支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究竟是谁?“90后作家”究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商标,还是仅仅是将我们相聚一堂、相识结友的理由?
  这个问题我没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我虽自认绝非愤世嫉俗之人,却没有足够的自信说维系“90后”写作者群体的是我们对文学的热爱。维系一个人存在的也许是思想和热情,但维系一群人却不可能用这样的概念词来表述。我能做的也仅仅就是抛出这个直观命题,恳请大家花几分钟几秒钟思索,关于我们自己,关于认识我们自己。
  我看重认识自己,也充分证明了我对自己的无知。我的无知,也许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但一切无知都是快乐和智慧的开始。因此今天我在这里,一面述说着我们对自我认识的无知,一面快乐地投入到这场聚会里。
  我在美国念的是比较文学,有很多批评会和文学作品理论会,但很少有这样的创作性的聚会,因此我很珍视这次机会。文字的世界从来都是自我个人的世界,但这个狭隘的自我世界并非井底之蛙的天空,因为它自始至终都是无知的个人独面世界时记录下的世界缩影。
  我们的聚会是一群喜欢文学的人和世界缩影的交集,无知的我们将复原一片梦也难以到达的草原,在这里,在三峡彼岸――几日之久,却恍如隔世。也许当我们再次重回过去,才会像李白那样恍悟“轻舟已过万重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2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