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爱”的原点出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不少地方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依然是一项教育攻坚任务。多年来,我们探索实践的“爱的教育”螺岭模式,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从“以‘爱’为本”的原点出发,实施“因‘爱’施教”的教育策略,以培育“五美六会”(五美:作业书写美、语言表达美、仪表大方美、行为举止美、思想境界美;六会:会生存、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的阳光少年为育人目标,努力让“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成为现实。
  我们倡导“爱的教育”,但我们摒弃“溺爱教育”。爱是包容,但不是纵容;爱是尊重,但不是听之任之。爱在该爱时,严在当严处。从爱出发,教育孩子从小学会敬畏,敬畏法律的尊严,敬畏道德的力量,守住做人的底线,是其幸福人生的保障。
  爱的教育:以“爱”为本
  没有爱的人,就像没有灵魂的空壳;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没有水的池塘。爱的教育,从“爱”出发,以“爱”为本。
  素质教育推进难,原因很多,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受到“以‘分’为本”的“应试教育”的严重制约。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需树立“以爱为本”的教育思想,唯有爱与责任,才能促使人们放弃“应试教育”的眼前利益,追求“素质教育”的崇高理想。
  我们将对学生、对学校、对教育、对人生充满爱与激情的教育,定义为“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既是教育的常理,又是教育的哲学;它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的“兼爱、非攻”等思想,都包含着“爱”的教育思想;在教育经典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爱的教育”的力量。
  我们把“以‘爱’为本”作为“爱的教育”螺岭模式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健康和未来负责,我们用爱和责任督促自己放弃眼前的利益,而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努力的方向。
  具体而言,以“爱”为本,包含如下内容,即以“爱孩子、爱教育、爱生活”、“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和谐发展”等为根本,从“爱”出发,以“爱”为本,用“爱的教育”培育“爱的公民”,让“爱的公民”服务于“爱的社会”。
  爱的故事:知行合一
  用爱的故事熏陶人,用爱的情感感染人;人人都讲爱的故事,个个都有爱的行动。
  “爱的故事”是我校“爱的教育”的主流文化之一。我们以“故事会”的形式,传播爱的种子,有以下四种形式:校长故事会、年级故事会、班级故事会和家庭故事会。校长故事会由校长在全校一学年一讲,年级故事会由年级长在年级一学期一讲,班级故事会由学生在班级一周一讲,家庭故事会由家庭成员在家里天天讲。所讲的故事有书上看到的,有广播里听到的,也有发生在自己身边的。“200个孩子的爸爸丛飞的故事”、“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的故事”、“汶川地震中最美短信的故事”、“天使教师张米亚的故事”、“藏羚羊妈妈为肚子里的孩子向猎人下跪的故事”……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形象,在学校师生中口耳相传,成为师生和家长增进感情的平台。
  人人都讲爱的故事,个个都有爱的行动。校园里,“爱的故事”在一天天延续。故事的主人公,慢慢地成了学校的师生。
  一个四年级的小朋友回家跟妈妈讲故事说:“今天,我们的老师去敬老院了,她是哭着回来的。她说,下一次要带我们一起去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
  三年级的故事会上,几个小朋友说:“老师,我妈妈说,天气变冷了,她为班上的所有同学都买了一副手套。”“老师,这是我为大家设计的错别字登记表。”“老师,我妈妈问,她可以到学校来做义工吗”……
  爱的故事像纽带一样,把爱的情感和爱的行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学校师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爱的艺术:因“爱”施教
  因“爱”施教,从教师角度出发,是指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从学生角度出发,则是根据孩子不同性格、不同年龄和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
  “爱的教育”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师生和家长的心都被强有力地吸引着。我们用爱的合力,滋养着学校的文化,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班级授课制下,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总有学生的被关注度不够,就像阳光是那么无私,也会有照耀不到的地方一样。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探索“爱的艺术”,追求教育的最佳效果。于是,教师的领导力、高效课堂、拇指教育、眼神教育、尊重教育等课题,都成为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引导全体教师开展“爱的艺术”的校本研究。每个教师都有一本名叫“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工作手册,详细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综合情况和应采取的教育策略。比如,对于那些不爱运动的孩子,经与家长协商,让孩子加入学校“四点半军校”,每天坚持体能训练。对于那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大队部组织排练日常行为习惯小品,在每周升旗仪式上表演。同学们通过观看幽默风趣的小品,在笑声中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了,表演者也在表演过程中获得了自我教育。对于一些父母离异、情感缺失的孩子,教师会带领他们来到心灵体操室,陪他们聊天,和他们做朋友,让他们感受温情。对于一些做事拖拉、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校长和老师会把他们约到“我们的约会吧”,和他们一起写作业,一起聊天,教他们如何整理书包。对于那些自制力差、常常违反纪律的孩子,我们决不放纵姑息,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直面现实,承担责任,让他们在认识错误的过程中体验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公民意识、道德意识等。
  爱的文化:润物无声
  一流的学校管理靠文化,当爱的教育积淀成温馨的学校文化时,学校品位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我们心中的理想学校:对于学生而言,校园像家园一样温馨、像花园一样美丽、像乐园一样有吸引力;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是梦想的舞台,有教书育人、塑造灵魂的荣耀,学生的成才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对于家长而言,教师是亲密的朋友,孩子是心中的骄傲,学校是孩子的童话世界;对于社会而言,学校是令人神往的心灵殿堂,有绿意葱茏、书香袅袅的优雅环境,有知识渊博、举止文雅的教师,有好学上进、健康阳光的学生。
  理想的学校文化:整洁典雅是校园的名片,文明是师生的自觉行为,团结向上是师生的精神风貌,探究合作是师生的处事方式,尝试新事物并不断追求卓越,相互认可、开放沟通、参与决策――学校是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体。
  “爱的教育,润物无声”的螺岭文化已具雏形,其内涵正在日益丰富。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和谐温馨的气息。校门口那个精致得体、花开不败的花坛永远那么饱含热情;早上上学、下午放学的时候,校园电视台为孩子们播放活泼可爱的音乐和画面;校园小道上,4棵大树为孩子们敞开一扇绿色的自然之门;老庄孔孟的塑像,散发着国学的典雅芳香;开放的校园书吧,活泼的环保之角,宽敞的国学大厅,绿色的生趣之园,无处不在的双语警句,各具特色的班级个性墙……浅浅的绿,淡淡的黄,是学校的主色调,渲染着慈母般的温馨;红蓝相间的校徽,寓意扬帆启航的水手,又如双手托起的太阳,更像一颗阳光下的幼苗正在茁壮成长……我们以“学校的爱”为纽带,让“学校的爱、家庭的爱、社会的爱”形成合力,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
  (责任编辑 任国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3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