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谈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姣

  摘 要:要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主要的教育力量应该在家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在每一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教育;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到“最近发展区”,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某项能力即将到来的时候,设置一些小游戏,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各阶段父母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关键词:认知发展;创造力培养;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B-0035-02
  弗洛伊德在他的冰山理论中说,任何一个人90%左右的潜意识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只有10%左右的意识是显露在水面以上的,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创造力的培养亦是如此。任何一个儿童都具有创造力,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此时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这时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要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主要的教育力量应该在学校还是在家庭?笔者认为应该在家庭。首先,家庭是一所终身学校,与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孩子很小时,开始建立探索欲与求知欲,父母的引导会决定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程度;其次,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目前学校教育的模式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尽管有很多国内外的专家批评我国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现如今我国在教育领域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但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尚需时日。所以我们只能在现有的学校教育模式下,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将从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出发,浅谈父母应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每一阶段的核心能力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属于婴儿思维,已经意识到客体是永存的,尚无运算能力。
  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属于幼儿思维,无守恒概念,以自我为中心,无类包含的概念。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属于少年思维,有守恒概念,完成了去自我中心化,儿童思维具有可逆性,逻辑推理开始萌芽,但还带有很强的具体性。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属于青少年思维,能用符号进行运算,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建立并形成。
  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父母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启示
  1.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现在很多家长怕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因此对很多训练提前进行,殊不知孩子不能完成任务时,会严重挫伤自信,同时也会泯灭孩子的兴趣,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在每一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教育,不违背自然生长规律(当然也无法提前,只能是拔苗助长),允许孩子放慢脚步,家长只需静待花开。
  2.帮助孩子找到“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著名的概念――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最好的任务难度是比儿童的现有水平稍高,但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实现的任务。”根据这一观点,家长可以在孩子的某项能力即将到来的时候,设置一些小游戏,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如,0~2岁可以发展客体永存的能力,在客体永存意识形成以前可以与孩子玩“藏猫猫”的游戏,既可以藏东西,也可以藏人;2~7岁,在守恒概念形成之前,可以问孩子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更重一类问题,在类包含概念到来之前,可以带领孩子做分类游戏,如拿出家里的西瓜、苹果、香蕉、绿豆、红豆和黄豆让孩子分类后分别放入不同的器皿,可以按水果与粮食分,也可以按颜色分。
  三、各阶段父母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点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带给孩子尽可能丰富的环境刺激。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父母或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态,或是图省事,总是阻止孩子对环境的独立探索,如孩子喜欢玩水,父母怕湿了孩子的袖子;孩子在院子里跑,家长怕孩子摔倒;孩子玩会儿彩笔,家长怕孩子画得到处都是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只好在玩之前问问父母,“我可以玩这个吗?”这样一来,孩子没了自己的主意更不敢去尝试,这样的孩子何来创造力?所以,在孩子的婴儿时期,父母就要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多让孩子动手尝试,父母只要多一点辛苦和关注,孩子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给父母更多的惊喜。
  2.婴儿期提倡的教育是无条件积极关注。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0~2岁是人一生发展信任感的关键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成人之后是信任还是多疑,是自信还是自卑,在0~2岁就可以奠定基础了。而这个基础主要来源于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就把孩子送到远在另一个城市的老人家,或是孩子虽然留在自己身边,但满心想着社交和工作,只把边角料的时间用在孩子身上,使孩子成了精神上的留守儿童。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一直相信这样一句话:前半生省心后半生伤心,前半生用心后半生省心。父母们多花些时间和心思陪伴孩子,在孩子出现错误或任性时宽容他们,在孩子伤心害怕时安抚他们,在孩子不知所措时告诉他们您很爱他(她)。
  (二)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
  1.这一时期游戏很重要,尤其是同伴间的游戏会增多,幼儿通过游戏发展规则意识、人际意识,同时也发展创造力。在这一时期要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环境,(下转61页) (上接35页)鼓励孩子与同伴游戏,还可以适时邀请同伴来家里做客,父母要热情对待孩子的同伴,对孩子的交往可以有适当引导但不要有过多干涉,融洽的同伴关系可以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2.这一时期的幼儿会逐渐接触到父母以外的世界,如上幼儿园或者各种兴趣班等。在孩子开始一种活动之前,父母最好把孩子能遇到的种种情况如实告知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在事前就会将事情考虑周全,同时也可以增强孩子抵御风险的能力。就拿上幼儿园来说吧,很多孩子上幼儿园会哭闹,其实是孩子不安和害怕的表现,父母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①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带孩子去幼儿园熟悉环境,并且教会孩子基本的自理技能;
  ②在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要如实告诉孩子父母这一天的行程、工作,还有孩子这一天要在哪里和什么人度过,千万不能骗孩子,在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准时接孩子;
  ③去幼儿园时允许孩子带一件平时很喜欢的玩具;
  ④在接孩子回家的途中可以问孩子一些轻松的话题,比如妈妈刚才看到你和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玩得很开心,他叫什么名字?幼儿园墙上的画真漂亮,画的是什么?
  ⑤如果孩子适应幼儿园没有问题,但是耍赖不想去上幼儿园,父母的态度要坚决,不要轻易妥协。
  (三)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
  1.小学阶段是建立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与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相比,建立习惯是更重要的事,好的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在小学阶段,即使孩子的成绩不好,只要建立起好习惯,孩子的潜力也是巨大的。需要建立的习惯有:自己写作业的习惯(父母不陪孩子学习)、时间分配的好习惯、阅读的习惯、守时守信的习惯、助人为乐的习惯等。
  2.不为孩子的错误买单。父母让孩子承担后果,会让孩子更懂得感恩,也更爱思考。比如孩子早上起床,父母只叫孩子一次,如果不起就让他自己去承担迟到的后果;孩子上学没拿当天用的书,父母不要帮孩子送到学校,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孩子以后会在头一天晚上把书包整理好。
  (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始终不要忘了鼓励孩子。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是鼓励大师,如孩子蹒跚学步时,家长会说:“宝贝,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的指责和打击多于鼓励,比如一个初中生把家里的饮料瓶改成了一个架子鼓,家长说:“你能不能干点正事?”难怪很多人感慨:小时候真好,不想长大。父母要是一直能抱着鼓励和相信孩子的心态,相信很多孩子的人生将更加出色。
  2.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具有逻辑思维,很多事情会分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渴望参与家庭事务,可是很多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不让孩子参与,其实孩子在参与家庭事务的同时会有很强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驱使孩子做好很多事情,包括高效的学习,如要搬家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怎样整理东西,搬到新家如何摆放,联系哪家搬家公司等。相反,父母很忙却拒绝孩子的帮忙不仅会增加孩子的无用感,而且多余的时间十有八九不会用到学习上,而是用来玩电脑游戏。
  创造力的培养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任务,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父母的用心,只要父母用心观察和引导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就能收获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484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