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冬华
摘 要:综合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从而拓展社会实践课程的内涵。
关键词:乡土资源; 语文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82-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乡土资源的开发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挖掘乡土教育资源――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即生活。当地的人文景观、乡土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语文知识的有益补充,也是开展语文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资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雨雪霜、起伏山岭、茫茫大海等)和人工形态(如:农田果园、海堤水库、防护林带、园林花卉等),这些都是儿童语言学习和实践的基础,是一种促进人类发展的精神文化。
2.社区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孩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社区语文资源包括:社区各界的人才资源、社区文化艺术场馆(如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社区文化艺术环境(如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等)、社区文化艺术设施(如黑板报、布告栏、读报窗、宣传廊等)、社区文化艺术活动(如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故事会、朗诵会等)。
3.学校资源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显得特别重要。学校的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化的课程资源,例如学校文化环境和设施(如书画走廊、黑板报、读报窗、宣传栏、校史展览室等)、图书(如各类藏书、画册、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二是人的课程资源。这主要指老师和学生,因为老师和学生是学校课程资源的主体。
4.家庭资源
家庭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化的文化环境与设施,例如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集邮册等。二是家长。家长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有的本身就是某一领域里的专家,有的在某一方面有专长,这些也应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我是一只快乐的小小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扎根乡土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生活的五彩斑斓、乡土资源的丰富决定了语文学科的资源用之不竭。我们只有立足于乡土、立足于生活,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才能让风霜雨电、花草树木、言语交谈、历史地理、广告电视等成为最生动、最形象、最有活力的语文资源。
如:苏教版第12册的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如果仅仅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任选一个民族向同学介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是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在教学这一口语交际时,我们应立足于乡土资源,了解生活的社区中的少数民族人口,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风俗习惯。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少数民族居民,采访他们,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并查阅资料。这次口语交际的全过程实际上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对乡土资源的挖掘中,激活了语言表达的动机,获得了丰富的语言表达的材料,使语文课有了活力,有了生机。
2.依托乡土资源,丰富语文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身的观察,这是使儿童变得愚钝,以至最终丧失了学习愿望的一大弊病。”“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我的家乡郭村是革命老区,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无数的革命先烈在这里洒下了热血。小学课本中有许多描写战争年代的文章。在学习了这些文章时,我们组织学生走访当年参加战斗的老战士,搜集战斗英雄的故事;走进烈士纪念馆,讲解战斗的经过;走进社区,宣传家乡光荣的革命史;撰写新闻报道稿,讴歌家乡改革开放的成就……生动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语文能力,增长了课外知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整合乡土资源,拓展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是不容忽视的丰厚资源,教师应依据儿童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挖掘乡土资源,设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多层次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实践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春节是学生最喜欢的节日。小学生尤其喜欢体验春节带来的快乐、幸福。学生对春节的知识知道多少?对家乡春节的风俗、习惯、传说知多少?在节日中,孩子们的语文能力有没有得到锻炼?带着这个问题,寒假中组织进行了一次“快乐的春节”活动。要求同学们春节前写信慰问远方的亲人,搜集春节的传说和有关资料,记录家乡春节的习俗,记录春节的所闻所看所想,寻找家乡春天的景象……春节时,学生漫步家乡的山川田野,呼吸家乡泥土的芬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春节、了解春节、记录春节,搜集描写春节的文章,诵读讴歌春节的诗句……春节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春联知多少?”“传说知多少?”“习俗知多少?”“凤凰调(一种地方的小调)知道多少?”“书信展评”“我又长一岁”“新春诗句知多少”等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调查报告、口头介绍、习作书写、资料展示、说唱演等不同方式,交流信息,汇报收获。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生活,在收集、整理、交流、展示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丰富了语文课程的学习,使语文洋溢着生机,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渴望和乐趣。乡土资源的开发,为孩子插上了舞动的双翼,把他们带入了无限风光的语文实践天地。他们吮吸泥土的芬芳,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享受快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