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究活动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泽铭

  一、主题探究活动教学的内涵
  
  主题探究活动教学有以下几层含义:①这种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有别于传统的传授或教导。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相互的交流,相对独立地获取问题的答案。③在主题探究活动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其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高效学习。
  
  二、思想品德课与主题探究活动教学的关系
  
  主题探究活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活动,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教师首先必须研究学生、把握学生,其次还要给学生明确的探究目标。主题探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主题探究活动教学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它强调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从各种渠道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见,主题探究教学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悟,对所学知识有所判断、选择、运用,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有所提高。主题探究活动教学是思想品德课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
  
  三、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究活动教学对策
  
  1 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习动机的起点,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前提,也是促使思想品德课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催化剂”。主题探究活动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借以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运用激趣对策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趣味的问题,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题探究课程的选题是充分开放的,学生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从实际生活中选取具有明确方向性的课题。主题探究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要引导学生完成对教材基本原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学习研讨,有时可以发现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不足,如阐述问题不够全面,或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或存在观点的不完善,如果能顺势启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使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探究意识,鼓励学生质疑挑战学术权威,无疑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能改变传统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完全灌输的局面。
  2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题探究。
  主题探究活动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实践,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变化趋势及规律。学生经过实践操练、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利用所得知识对同一类型的问题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的学习过程中,笔者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案例的选择、了解诉讼程序、辩护词的撰写、法庭审理这整个过程笔者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做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提高的过程,并且这种做法能够使学生主动、牢固地掌握法律知识,加深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3 主题探究要生活化。
  生活是知识之源,是学习之源,知识是生活的再现和提炼。创设生活情境,就是从学生生活和认知学习的结合点出发,打开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宝库,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由生活领域走向知识领域,再由知识领域回归实际生活,拓宽知识建构的渠道,完善自我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辅助的、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实践活动尤为重要,如组织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剖析对本地有较大影响的案例;编写法制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选取题材做社会调查等。要想使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上,而不应停留在活动的表层。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活动的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真正使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深入研究思想品德课主题探究活动,有助于丰富完善既有的探究式学习理论。从教师作用的特定视角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探究式学习实践做较为深入、系统的思考,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改的深化。为课堂探究式学习实效的提升。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有助于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