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朗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鹰

  阅读重要的作用是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具有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对阅读的重视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承担了语文教学的一般任务,又承担了自身的特殊任务。专家们把这个特殊任务归纳为四点:“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管用的阅读能力。”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每个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领悟情感的作用。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好与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发展、情感的调动有直接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和老师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特别是山区的学生除了在早自习读读课文、在语文课堂中读读课文,其余都用方言交流,加上偏远山区师资配备不足,不少低年级学生的任课教师为代课老师,她们有的碍于面子,有的为了便于和学生交流,就用方言给学生上课,这样学生除了能从音像资料、电视中学学普通话,学说普通话的几率少之又少。
  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则是最令山区高年级教师头疼的问题。一篇新课文学生可以结结巴巴读,没有句读,没有语感,感情则无从谈起。即使新授完毕,学生仍然会无动于衷地把课文唱读给老师听,文中生疏的字词也可以胡乱地发音,甚至跳过生疏的字词不读。因此在山区,教师的规范带读显得尤为重要。
  朗读指导,在很多时候首先鼓励学生克服害羞心理,学会张口读、大声读,尽量能听清自己的发音。朗读以普通话为前提, 地方方言是对朗读的一大干扰。在学生朗读时如果普通话中夹杂着方言,这时老师要及时给学生纠正方言,让学生掌握当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从根本上科学、有效地排除方言对普通话的干扰。其次,让同桌间我读你听和你读我听,相互发现错误和及时纠正,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经提出读书的规范:“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出错的地方反复地朗读,强化训练。再次,请学生勇敢地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学听,让同学评价评价自己读得怎么样。最后,老师示范让学生比较并理解如何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老师示范的同时也要讲出道理,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朗读中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和心到。心到在三到中尤为重要。学生不要在朗读中成了“有口无心”的诵经小和尚。心未到,学生朗读后“过嘴则忘”。 教师要让学生做到心到, 可以让学生领读、齐读和分角色朗读,变换着方式让学生深入其中,又比如,让同学共同对几位同学的朗读讨论评估和打分。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领会句子和段落的意境。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像那些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以情带读,饱含深情地读,全神贯注地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在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课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学生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朗读,让学生读懂一篇完整的课文的中心意思,理解文章的段落组成和找出中心句,并会断句。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材料是围绕中心思想、按一定的顺序安排的,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都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为文章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教师在指导朗读中,要在学生朗读前要求他们朗读后划分段落、找出中心句, 让学生在理解中读懂课文。对于难懂的句子,带领学生断句,彻底领悟句子含义。要注重识字,对于“生字”、“僻字”, 按照词、词组、意群等语义单元进行意义组合,直至将文字符号组合成语句。这样对字进行文字符号信息加工,真正做到“连字成词,连词成句”。在这里又要克服指读或一字一顿、一词一顿的唱读现象,不断地拓宽视野, 增加每次眼停看到的字数。
  综合朗读教学指导实践我们会发现:教师示范朗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朗读中学生的“心到”关系着朗读能力的巩固;不同文体课文的朗读指导,要让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的兴趣;理解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和增强语言文字的功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