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瑞清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身体与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有效进行,笔者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便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 有效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整合。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多重视认知目标,侧重知识和技能,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不够,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失去了对学生的生命价值与发展的关怀,让语文阅读教学失去了素质教育的功效。因此,在素质教育下的阅读教学,应实施价值本位的转移:从知识本位转为以人为本,实现知识、态度与能力的完美融合。
同时,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以及文本的对话过程,而由于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语言能力方面就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科与不同的内容的教学也具有不同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与语文阅读规律,选择适宜的阅读教学策略,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握阅读学习的原则,从而做到事半功倍,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一)把握“紧扣课文中心”原则。
在语文教材中,其课文均具有典范性,有深刻的立意,并且中心明确。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思想与情感,阐述道理,作者精心地选取了文章内容,在文章结构上进行了严密组织,在文章语言上进行了修辞炼句,在文章的写作手法上进行独具匠心的安排。因此,不管是文章内容中的情感,还是语言结构;不管是思想内涵上,还是文章表达的技巧上,都是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抓住文章突破点。如,教学《孔乙己》时,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创作背景,从孔乙己的形象切入,分析其深刻意义。
(二)把握“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原则。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与生活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意义,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学会体验作者的生活情感,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当阅读文学作品时,能够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文章的精妙之处,并从中得到人生、社会与自然的启发。如,教学《羚羊木雕》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如何处理才会妥当?②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③假如你们遇到同样的事,如何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这样,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知课文,有利于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交流。
二、引导学生读、思、议、练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重视对课文的整合,促进整体效应的发挥。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读、思、议及练结合起来。
(一)“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以读为本,流利而准确地读,读出感情与语感,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同时,老师的导读方法应灵活而正确。需精心设计课堂各种引发语,如启发语、提示语、铺垫语及过渡语等。这样,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与生活实际来认识与感悟文本。如,教学《海燕》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
(二)“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应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时间来独立思考,同时,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辨。如,教学《丑小鸭》时,教师可设计思考问题:①丑小鸭的出生环境与它以后的命运有何联系?②丑小鸭的遭遇说明了什么?③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是生命抗争的结果吗?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三)“议”。即引导学生议论,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辨与表达能力。其形式可以是全班交流,也可为小组合作等,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点燃智慧火花。
(四)“练”。教师应倡导学生多练。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不能只注重“说”与“读”的训练,还应重视学生的“写”的训练。老师应找出课文的语言培养点与训练点,布置适宜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遵循阅读教学步骤
在阅读学习中,有一定的教学步骤。第一,预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概,把握文章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找出文章的难点与疑点,找出生词生字,并画出课文中不懂的段落或句子。其次,引导学生通过参考资料与工具书来自学生词生字,理解句子内涵,把握文章内容,为课文分析清除障碍。然后指导学生对“课前提示”、“单元提示”以及课后练习等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难点与重点。第二,课文整体感知,敢于质疑与提问。疑惑与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点,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启发思维,敢于提出问题。第三,合作探究,解惑释疑。第四,体验与反思。第五,总结与归纳,激励与评价。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过程,不能单单侧重学习成果。在学生评价中,应侧重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如,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知识的整理和综合、资料的综合处理过程,如收集、梳理与判断,注重他们阅读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