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练笔”指导策略举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燕群 郦泺静

  调查发现,当下学生练笔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一是没有题材可写;二是没有相应的语言储备;三是不知道该如何构局谋篇,无从下笔。这里既有写作内容的问题,又有写作方法的问题,还有写作要求的问题,而直接导致的是写作心理的问题,使学生觉得写作文太难,产生畏惧心理。如何加强对学生“练笔”的指导,本文试提出以下思考。
  
  一、零点起步,让练笔的定位“低”一点
  
  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就是降低难度,让学生觉得作文是很简单就能达成的。为此,我和学生共同决定把原来每周的“大小”作文改为“自由练笔”(原来一般周三一次“小作文”,周末一次大作文),自由选择内容、自由确定写作时间和地点。这样做,最大限度地向学生释放了练笔的主动权,使学生真正有话可写,有情可诉。具体在操作的时候,主要有“百字练笔”和“记流水账”两种方式。
  (一)“百字练笔”。
  刚起步时,我提议学生可以从零起点开始,作“百字练笔”。为保证学生有一定的练习量,开始阶段对自由练笔的数量作了保底要求,一周至少三篇。由于自由练笔的起点较低,大部分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这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快乐,而这种快乐的体验更激发了练笔的兴趣。我们的“语文学习积分制”中有“自由练笔”的加分细则(写练笔一则,加1分。文章质量等级获★★★者,加1分;4―5星者,加2分;6星以上者,加3分)一天写数则练笔者,写几则加几分,质量分视平均星加分),渐渐地,学生每周自由练笔的数量越来越多,字数也再不是“百字”了。练笔,俨然成了学生自然而然的习惯。
  (二)“记流水账”。
  “百字练笔”只是降低了练笔的要求,为了解决学生“没什么好写”的困难,我就让学生记录从早到晚自己都做了哪些事。这当然不是对所有学生的要求,而是对“真的没什么好写”的学生给出的建议。因为这样的记录,势必是“流水账”式的。以下是“小周”同学在国庆节写的几篇练笔:
  放假第一天,我睡到了中午。起床后,我吃过午饭,就去看电视。两点多的时候,我把电视机关了,接着,我拿着篮球到篮球场去打篮球,到了晚上才回来。又开始看电视,晚饭过后再看,这样满满的一天就悄然过去了。放假第二天,我一大早起了床,然后,老爸老妈带我到外婆家做客。来到外婆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小店里去买鞭炮。最后吃中饭,就回家去了。回到家里,我又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就这样,迷迷糊糊过了一天。放假第三天,我到舅公家里做客……
  这篇练笔确实是“流水账”,但比起开学初他对我说的“真没什么好写”强多了!当然,“记流水账”是对写作基础特别弱的学生的暂时要求,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从“流水账”中去提炼练笔的题材,引导他们把其中的某一件事写具体。
  如对该生的这篇练笔,我这样引导:“‘我拿着篮球到篮球场去打篮球,到了晚上才回来’,我想你一定打得很尽兴吧?你是跟谁一起打的呢?是怎么样打的呢?老师真想知道,能写一写吗?让老师看到你们打篮球的情形。”结果他就写了一篇《打篮球》上来:“开始只有我一个人,我拿着球一会儿在左边拍,一会儿在右边拍,然后突然就抱起球投篮,哇,进了!太帅了!后来,金明和金胜浩来了,他们跟我一起玩,他们哪里是我的对手,球在我手上转来转去,他们只好跟着我跑。我们都跑得满头大汗。我一个对他们两个,结果还是我赢。”该生把题材聚焦在“打篮球”这一件事上,基本上再现了打篮球的情形,这是很大的进步。
  很多时候,我会在学生的本子上留下类似“在你今天所做的事中,老师对某某这件事最感兴趣,你能不能把这件事写具体些?”“那里的风景美丽吗?你能介绍一下吗?”“这一天发生了那么多事,哪件事你最有话说?”等评语。通过这样长期坚持,反复启发,不断引导,学生渐渐地就能从自己的“流水账”中提炼出练笔的主题来了。
  
  二、游戏作文,让练笔的形式“活”一点
  
  虽然我们提倡练笔题材与内容的自由,但那是对学生而言的,作为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突破练笔的内容,这也是提高学生练笔质量的难点。除了上文讲到的“从‘流水账’中提炼主题”外,我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请你来解决”。
  案例:还有1元钱去哪里了?
  有这样一个智力游戏:“有三个人去饭店吃饭,花了30元钱,他们每人拿出10元。可是饭店老板说今天打折,只要25元够了,找回了5元钱。服务员一想,5元钱分给三个人,不好分呀!不如给他们每人1元,剩下2元就归我了!那么就是说,这三个人都付了9元,共27元,加上服务员拿的2元,总共是29元。本来不是有30元吗?还有1元钱谁拿走了?”我觉得有趣又百思不得其解,就让学生跟家长一起讨论答案。虽然我并没有布置这个内容的练笔作业,但我知道,学生亲历了探究答案的全过程,肯定有话要说,有感要发,游戏过程必然会成为练笔的焦点。结果正是如此……
  (二)发现“新大陆”。
  我主张学生写身边的事,哪怕是只有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只要细心地去观察和体会,写出来也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但有些事是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去发现的。发现“新大陆”是专题性质的,主要有“放大一个人的动作”、“特写一个人的外貌”、“描画一种花草树木”、“定格瞬间的快乐忧伤”这样四个系列。操作的时候,我创设游戏氛围,努力营造一种神秘感,激发学生观察、发现的热情,并乐于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在练笔之中。
  李白坚教授说:“我们不可能带领孩子们到课外去体验生活,但是可以通过游戏将生活的缩微呈献给学生。而长期的对游戏生活的观察,将会养成孩子们关注身边一草一木的习惯。”尝试着这样“无痕”的指导,我觉得学生在捕捉写作题材方面大有长进,他们不再叫着没东西可写了。当写作成了一项自由的抒写与表达时,会让人觉得文思泉涌。
  
  三、美丽的约定:让练笔的评价“情”重一点
  
  收到学生的作品后,我非常重视及时反馈。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另类的儿童”,成为积极与“童年”对话的交流者和“童年”的知音,把看学生作文当作是“倾听童年发言”,并为他们“童年”的发言鼓掌。我要求自己阅读每一本学生练笔后留下些痕迹,每天抽十分钟阅读优秀练笔。这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它还是保持学生自由练笔热情的润滑剂。面对学生一篇篇充满灵性的练笔,我把“语言的原创和情感的真实”作为优秀练笔的主要评价标准。对孩子的习作缺陷――如一些错别字甚至一些明显的语法错误都可以适当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要竖起耳朵,睁大眼睛努力搜寻、欣赏、鼓掌那些“童真妙语”。我用这种“倾听鼓励”式的即时反馈告诉学生:老师对我的作文很感兴趣,老师走进了我的世界。
  (一)“优作选读”十分钟。
  每天十分钟的“优作选读”,渐渐成为我跟学生之间的“美丽约定”。我发现学生把文章交给我后,总是眼巴巴地盼着我读。只要我稍稍耽搁了阅读时间,就立刻会有学生提醒!在给学生读文章时,我会在有些地方生发开去,有时生发得比较远,他们往往听得很有味道,这真是一种相互激发和感染,而且很多好题材经过我的点评和表扬,能产生神奇的功效――会生发出新的好题材来!“优作选读”实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领,它使一些本就爱好写作、爱好语文的孩子,在“鼓励为主”的良性循环中,脱颖而出,写出了一篇篇高质量的习作。
  (二)“请您不要读出来”。
  自由练笔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审视自我、认识世界和倾诉情感的机会,但这样的交流与倾诉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只有当学生觉得自由练笔这个渠道是安全的情况下,他们才可能放开心扉,放飞心灵,肆意地抒写属于童年的心灵花园。尊重学生意愿,保护隐私,是学生大胆倾诉的前提。
  为此,我跟学生又有约定:当你不想让老师看时,请在文章开头写上“钱老师,请您不要看”;当你不想让老师读出来时,请在文章的末尾注明“钱老师,请不要读出来”。我看到你的提示会坚决照办,完全尊重你的意愿。
  我一直遵守这个约定。老师真诚的回应,倾听、欣赏的姿态,给予了学生自信、尊严和成就感,使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写作动力,使他们从中享受到自由练笔的快乐,乃至做人的快乐。
  正是因为这样的坚持,我们这个原先在作文方面处于明显弱势的班级,才能在写作改革之路上向前跨出一大步!“自由练笔”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习作的进步,更带给了学生练笔时的轻松、自如,以及无拘无束抒写童年生活时的美好感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