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柴胡剂治验举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张天星(1982-),男,汉族,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经方临床应用研究。E-mail:tcmztx@sina.com
通信作者:
【摘 要】 柴胡剂临床应用广泛,文章从感染后咳嗽、肺炎发热、孕妇高热、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等临床常见疾病的治疗举例说明柴胡剂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柴胡剂;经方;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7-0058-02
柴胡剂是指小柴胡汤及其加减剂群。“柴胡剂”功效能和解表里,舒肝解郁,调和阴阳。临床应用广泛,久为广大医家所重视[1]。笔者临床上喜用柴胡剂加减治疗,收效颇佳。兹举验案4则,介绍如下。
1 感染后咳嗽
患者陈某,男,60岁。2017年9月15日就诊。主诉:咳嗽20余日。患者于20余日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经输液后热退(药名不详),但之后有间断咳嗽,有少量白色粘痰,咽部不利。近3天来咳嗽发作频繁,夜间明显,甚者影响睡眠。自服中西医多种止咳药物,但症状改善不明显。就诊时患者面色少华,纳食不香,唇红略干,舌苔薄黄,脉弦细略数。中医辨为咳嗽,客邪恋肺。治宜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处方:柴胡24g,黄芩10g,法半夏9g,党参10g,白芍15g,浙贝12g,桔梗12g,杏仁10g,旋覆花12g,甘草9g。服药3剂症状大减,继以上方加减调整,继服4剂而愈。
按语:本患者不慎感受外邪,初为太阳表证,失治误治,表邪深入,客于少阳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遏,三焦不畅。上焦不通,肺气不展,宣肃无权则咳嗽;肺不行水,津液停聚为痰。肝胆相表里,金不制木,木反侮金,木叩金鸣,气火上逆犯肺,肺失宣肃,而出现久咳不已。方中柴胡微苦寒,和解少阳,透邪外出;黄芩味苦寒,配柴胡清上焦邪热;半夏降逆化痰;党参健脾和胃;桔梗宣肺止咳,杏仁润肺止咳;白芍、甘草酸甘化阴,舒缓肺气;浙贝清肺润燥止咳;旋覆花降气化痰;诸药共奏疏利三焦,宣通内外表里之功。故效如桴鼓。
2 肺炎发热
患者史某,男,63岁。退休工人。2016年8月15日就诊。主诉:发热半月余。患者于半月前外出旅游,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最高39.4℃,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侧肺炎。给予静脉点滴及口服抗感染药物1周后,患者白天体温正常,仍夜间发热,时有咳嗽,体温波动在38℃左右。每次经大量口服温开水汗出后体温降至正常。因患者拒绝继续输液,遂就诊于门诊寻求中医治疗。症见患者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口干欲饮,上半身易汗出,乏力,纳差,大便溏,日1次。考虑太阳病兼有痰饮内结之证。治疗和解少阳,化痰利湿。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24g,桂枝12g,干姜12g,黄芩10g,生牡蛎20g,天花粉20g,紫苑15g,款冬花15g,桔梗12g, 甘草9g,中药颗粒剂2剂,日1剂,分2次冲服,服药当日未见发热,继及上方加减,续服5剂而愈。
按语: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第147条,主治太阳病兼有水饮内结之证。患者素体阳虚,气血不足,不慎外感发热,反复多日,屡用汗法,正气更显不足,阳气更损,表证已罢,邪入少阳,正邪相争,而往来寒热。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常,水道失于通调,阳郁不能宣达于全身,蒸腾于上部而出现上身汗出明显;脾阳不足,加之过用寒凉药物,痰湿内生,湿浊不化,肺气不宣,故咳嗽、咳粘痰;寒湿下注,脾虚湿盛则便溏。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方和解少阳,温化水饮,加入紫苑、款冬花化痰止咳,桔梗宣肺化痰,诸药合用,三焦通利,表邪得解,痰饮得化,咳嗽得止。
3 孕妇高热
患者李某,女,33岁,妊娠26周。2017年10月24日就诊。主诉:咽痛2天伴发热1天。患者于2天前受凉后出現咽痛,未予诊治。今早无诱因出现咽痛加重,伴发热,测体温38.6℃。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上呼吸道感染。给以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及板蓝根颗粒等药物。患者担心西药影响胎儿,只服板蓝根颗粒及外用退热贴等方法,上述症状无改善。就诊时患者恶寒发热,体温38.8℃,咽痛明显,微咳,鼻塞有黄涕,口干欲饮,纳可,舌苔白略腻,脉象浮滑。考虑风邪犯肺,客于咽喉。给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24g,黄芩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30g,甘草9g,生姜6g,红枣10g,中药颗粒剂2剂,嘱今晚先服半剂,2小时后再服另外半剂。当晚8时服半剂药后微微汗出,体温降至37度,继付余药,咽痛、发热大减,续服1剂而愈。
按语:患者结婚数年怀孕不易,本次发热倍感紧张,女子受孕后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胞胎,阴血聚于下,阳气浮于上,外感受邪,正所谓“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正邪相争则发热,火热上攻则咽痛明显,热伤津液故口渴欲饮。治疗上小柴胡汤为主方和解少阳,疏风清热。患者饮食尚可,口干明显,去半夏、党参,咽痛明显,给予金银花、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利咽,患者口干且持续发热,给予生石膏解肌退热,生姜、大枣解表兼顾护脾胃,防苦寒药物攻伐太过,甘草健脾,生用清热解毒。证对药符,疗效明显。
4 风湿性关节炎疼痛
患者马某,女,75岁。2018年4月5日就诊。主诉:全身关节疼痛10余年,加重2天。该患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余年。2天前因天气突变出现全身关节疼痛明显,伴口干、口苦,畏寒,纳眠欠佳,小便可、大便干。自服中西药多种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平素气急易怒,查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邪犯少阳,经脉痹阻。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24g、黄芩10g、桂枝12g、白芍30g,半夏9g、党参10g、甘草6g、元胡20g、生姜6g、大枣10g,1剂疼痛减轻,继服4剂诸症大减,后以它药善后。
按语:柴胡桂枝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太少两感证。本案临床上当属“痹证"范畴,患者素有寒湿,卫表不固。本次因天气突变,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犯及太阳不解,进而传及少阳发病。湿性重浊黏腻,少阳失和,阳气郁遏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肌腠失于濡养,故出现身痛。当用柴胡桂枝汤太少同治,待少阳枢机通利,经气畅通,邪有出路,而疼痛自减。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经之邪,以桂枝汤解肌以解外在寒湿之邪,加入元胡止痛,诸药共奏疏肝理气止痛,通经活络祛寒湿之功。
总之,柴胡剂临床应用广泛。病情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临床诊治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渡舟.柴胡剂在临床上的运用[J].云南中医杂志,1981(1):23-26.
(收稿日期:2019-01-22 编辑:刘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