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亮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针对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困惑也。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在个人修养、素质培养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态度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的责任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动力。教师的职责是教书和育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二、抓住奇妙的物理实验进行德育渗透
  物理学是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形态都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说明“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得到验证。因此,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比如在学习地磁场后,让学生回忆电视里看到农村广泛流行的看风水现象,认识风水先生所用的罗盘其实就是一个小磁针,小磁针在不同的地方的指向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受地磁场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真正明白了这一迷信活动的实质。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进行德育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需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德育渗透应全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四、挖掘知识点中隐含的德育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合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因此,“德育渗透”的重点在于渗透,即如何在不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
  五、运用物理学家的成就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科学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墨翟、沈括和宋应星等在力学、光学和电磁学上对祖国科学做出的贡献,讲述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地动仪的故事,介绍元代科学家赵友钦得出小孔成像的正确结论,并指出这一科学结论比伽利略的同一研究成果要早200多年。
  六、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除了注重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外,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体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1.指导阅读科普读物。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很容易被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所吸引,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积极做好课外阅读指导,推荐《趣味物理》等书籍,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诱发爱科学的种子。
  2.提倡科技活动。开展拟写物理科技小论文、办物理科技小报、物理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活动,从中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主题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我。
  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极为特殊的密切关系。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阐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并结合物理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对立统一的,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电流的形成条件证明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些知识的长期渗透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客观的认识身边的事物,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提高素养。
  八、运用物理实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他们长大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时,会因为缺乏协作精神而很难与他人一起相处的。实验是物理教学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应加以充分利用。如在小组实验时,可组织小组竞赛活动,看哪组实验方案最佳,操作最规范,做得最快最好,评选出“最佳实验小组”。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深钻教材,找准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确保学生的知识和道德品质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升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