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成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於 民

  当带着优异的数学学习成绩迈入高中以后,如何面对新的学习阶段的挑战?如何在“教育新政”的背景下继续保持优异的数学学习成绩?这是高一新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数学难学,尤其很难学好”,这是众多初中数学学习阶段的成功者并未成为高中学习阶段的佼佼者的心声。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象征的一门学科,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作用。多数学生为证明自己的能力,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对它倾注心血,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突出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笔者在与一些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中,多数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初中数学不错,怎么到了高中数学成绩就下滑了?认为是高中数学教学有问题。这是偏面的看法。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初中和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不完全相同了,学习的宽度和难度都加大了。如果用初中的学习方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优化学习过程,制订合理的计划,更加主动的学习,方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通过对一些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本文就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浅谈如下:
  
  一、关于新高一学生数学的学
  
  1.课前主动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进入高中后,必须改变初中的学习习惯:依赖、跟随教师惯性运转,坐等上课等。应掌握学习主动权: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要了解,并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比较,那些是自己会的,那些是不会的,课中一定要学会。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例如学习函数的知识,虽然初中已经学习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是代数式的有关运算,并不对函数的概念作过多研究。通过预习,发现要对函数的意义作本质的分析:“f”究竟代表什么?“f(x)”又表示什么?函数的概念中涉及几个要素?那些要素是最重要的?这样带着疑问听课,会有好的效果。
  2.课中专心听讲,有选择记笔记。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要能听出“门道”,真正理解所学内容。避免忙于记笔记,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如学习“对数”这个难点内容时,在弄清是为了求指数而引入的对数后,一定要在听清楚指数式和对数式是如何转换的?对指数式的底数和对数式的底数有什么限制?如何求简单对数的值?笔者曾接到朋友的电话,说他引以为傲的孩子“对数”这部分知识不懂,学习数学的情绪一落千丈。通过与孩子的接触,发现笔记记得非常漂亮,原来是为了做笔记耽误了听课,虽然后来自己看笔记和书,也没能真正弄清指数式和对数式的转换,因此做起题来老是错,信心受挫。后来帮他重新讲解了关键点,通过再练习,准确率提高,恢复了自信心。
  3.课后要先整理笔记,后做题。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巩固,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不要赶做作业,乱套题型。避免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知识只是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此外必须独立作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4.要重视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对一些基本题,不光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还要认真演算,规范书写;对一些看似较难的基本技能题,要有“啃骨头”的精神,不“拼”来不罢休。避免“自我感觉良好”,轻视基础,为显示自己的“水平”,过度钻研难题,好高骛远,重“量”轻“质”,一旦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关于教师的教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由于高一学生年龄相对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当加强学法指导,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仅仅想学,而是“会学”,讲究科学的、主动的学习方法,并且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疑难解决、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因此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2.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对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数学建模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此外有以下化解分化点的对策: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3.课堂中要多关注学生,善于把握最佳教学时机。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为此数学课堂教学也要讲究“活”,对准备的教案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要讲学生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最需要解决的疑难和困惑。如笔者在接手一个新班,讲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在巡视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转化为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不熟练,不是按教案继续教学,而是请一个学生回答。“解不等式ax>b”,结果该生不会,经询问有一个公认的好学生说会,让他板演,并没有解答完整,于是给予启发,终于完成解答,再问学生是否明白,得到肯定后,继续教学。虽然本节课未能完成教案,有点遗憾,但事后了解几个比较差的学生,都说原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题老做不好,现在原因找到并解决了,之后解这类题快多了。为此,学生得到了“实惠”,我也有了“欣慰”。
  4.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要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面对教育新政下数学教学,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进一步感悟新课程理念,让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