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桂玉

  随着新教材实施,教师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教师不再是主要信息源,而是教学活动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又有哪些效果呢?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参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创造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画演示,提高效率
  计算机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传授知识,提高课堂利用率。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
  三、探究过程,突破重点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只注重老师一味地讲,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一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动信息技术的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促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从而突破重点。
  四、发挥主体,培养能力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在指导学生“找规律”时,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通过教师制作的学件,自由地猜测,通过自己的摆放,学生还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有关的数学信息,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个体化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了充分准备。
  五、合作探索,拓展思维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中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所以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