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物老友记》中的动物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 杰

  相信没有几个孩子能抗拒有着七只不同小动物的热闹家庭,何况它们竟然是老鼠、猫、兔子、卷毛鸡和流浪犬!想想会发生什么吧,“小鸡啄老鼠,猫咪追小鸡,小狗反过来追猫咪,还有所有动物都追着兔子……”《动物老友记》记录了它们相处的故事,是本充满童趣的床头读物。
  等等,在现实童话的背后,你接着发现了一本另类家养宠物指南,上面有许多闻所未闻的小窍门,比如:老鼠通过打呵欠来问好,喜欢躲在像女主人的乳沟这类温暖安全的地方;抱卷毛鸡的最佳方法是先抄屁股再托好;小鸡们根本不是什么素食主义者,连蟑螂都能成为它们的盘中餐;弗兰德巨兔喜欢吃“花色”沙拉,最爱蒲公英和旱金莲……
  然后你会发现,除了以上这些阅读乐趣,《动物老友记》告诉你的比你想象的更多,作者杰弗里・穆萨耶夫・马松(Jeffrey Masson)是精神分析学家,写过《小狗对爱不撒谎》《猫咪的九种情感生活》,对研究动物的情感和智性情有独钟。整本书也是他的实验日记,他希望驯养七只小动物并让它们成为和谐的一家人,观察在“天敌”之间建立情感是否可能。在作者的努力下,乱糟糟的局面总算告一段落,转机也随之出现:习惯狩猎的老猫麦加拉对小鼠基娅收起爪子,抚摸它的背;看似冷淡的巨兔荷帕西和布偶猫塔迈蒂之间好像有着微妙的默契;小鸡们和其它动物相安无事……这“伊甸园”竟然成功了!
  通过阅读作者亲手搭建乐园的过程,可以明显感受到藏身在每个动物躯壳里的“那个人”,只有学会感受“那个人”的人格,人类才能了解动物的情感需求,让“和谐王国”成为可能。正如作者在《象群鸣泣之时》(When Elephants Weep)写到的:“当我们不再奴役动物,不再把动物当作食用物品,我们才有机会认识到动物是比人类更为进化的表兄弟。我们与动物之间,甚至可以建立一种无法想象的亲密情感,像古老的信仰所相信的那样,潜伏在意识深层的感情纽带可以跨越一切物种屏障。”
  这本10万字的小书背后是一个大多数人也许从未注意到的世界,当我们谈到人类之间无休止的纷争与冲突时,总习惯引用原始残暴“动物性”作为借口,而七只动物的“伊甸园”证明了动物性当中实实在在的爱与宽容。其实关于每一件事,人类所知的又有多少呢?
  
  附:《动物老友记》节选赏析
  
  从老鼠和小鸡愉悦的叫声里,我获得了巨大的快乐。可是我从荷西帕那儿还未闻一声呢。一想到这,我肯定自己确实未曾听过荷西帕发出丁点儿的声音。兔子会发声吗?我曾经听说,当它们被宰杀时,会发出很痛苦的哀鸣。谢天谢地,我永远也不会听到这种声音。但我还是想知道,荷西帕是否会弄出半点声响来暗示它很高兴。
  年长的猫咪们似乎能适应每个小家伙,老鼠们除外。那样的话可能对他们要求太高了。事实上,我一直害怕把塔迈蒂介绍给老鼠们。尽早介绍彼此,它们和睦相处的机会就越大。(我害怕“意外”。)最终我尝试了。我将掌心里的基娅缓慢地挨近沉睡中的塔迈蒂。
  基娅一下跳出我的手掌,蹿入半空中,着陆之后以惊人的速度逃窜。当我们逮到它时,它那颗脆弱的小心脏怦怦直跳。接着发生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它似乎一下又忘记了恐惧,和塔迈蒂轻擦了下鼻子。这么快?太奇怪了。就好像第一反应是本能发生了作用(不是好像,就是嘛),随后它转念又想:“咦,好像还算不上是只特别坏的猫咪嘛。”不然又怎样来解释这种不同寻常的行为呢?我倒很想看看最后到底谁占上风,天性还是教养?
  老鼠毕竟本能地惧怕猫咪。不是么?这是鼠辈以血的代价换取的经验呢,还是它们天生就晓得要躲避猫咪?小基娅或许对恐惧过于敏感,可它也是几乎立马就知道,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尽管天性或本能告诉它应该害怕。这次善意的经历能改变它的观念吗?我们拭目以待。
  小狗麦卡和小猫塔迈蒂表现得仿佛已经成为这所房屋的屋主。而荷西帕仍然抗拒室内生活的诱惑。几周后,莫亚和莫娜敢进屋了。我喜欢小鸡也能当家这个想法。它们会想到登上楼梯来我打字写作的书房瞅一眼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6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