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效课外阅读的“四部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导向,即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其目标是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让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才能更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者,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具体做法。
  高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还要完成当天各门功课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课外阅读没有作科学的安排和方法,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要想课外阅读切实有效地展开,获得理想的效果,一定要有得力的措施,简言之,就是要使学生清楚明白地知道怎样读。
  第一步是扫除文字障碍,积累生字词。
  华罗庚曾说:“天才在于勤奋,读书在于积累。”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读书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所以阅读前要求学生备好工具书。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备有《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与此同时,要求学生把这些字词一一记录到归纳本中,做好积累工作,强调这一要求对于今后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很有好处。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这样做,学生不仅查找工具书的过程会越来越熟练,阅读起来会越来越高效,而且所掌握的各方面知识会一步一步丰富起来。我要求学生在每次自由阅读课中人人必须备好摘抄本,在阅读中摘抄下精彩语段,并记录下不理解的生字词,以便课下查找解决。每次自由阅读课后,我都要抽查十几位同学的摘抄本,尽量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并在课堂上点名表扬,当堂展示优秀的摘抄本。四周左右的时间之后,学生读书、摘抄、归纳字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随着成果的积累,他们自己也越来越珍视自己的摘抄本,认真努力地摘抄归纳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这就是好的开始。我深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明确归纳要求同时更要好好地引导,在课堂中尽量多多地鼓励学生,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赞扬恰恰是学生不尽的动力之源。
  第二步是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非常重要。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内容。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常见的行文思路有:从古到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处理好文章生字词后,应来追寻行文思路、内容以及作者情感的变化,要求学生思考“开头(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再逐层概括揭示文意,理出各层的内在联系,并作简要评析。即:
  1.概括段落的核心意思;
  2.寻找段落间的逻辑联系;
  3.理出文思推进的路径。
  行文思路理清了之后,就可以知道每一段的重点、整篇文章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步对于正确把握文章内容非常重要。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理清思路常常是教师深入探究文章之前必做的一步。但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是只求速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式阅读的结果常常是不理想的,浪费了时间却一无所获。笔者认为在学生课外阅读中,不妨借鉴一下课堂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所读文章“理思路,明中心”。虽然刚开始操作时,可能费力费时,但一旦训练到位,成效是显著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会越来越强,能够从全局上把握文章,快速准确地概括段意和中心。
  第三步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一旦发现问题,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收获会更大,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
  这一过程是进一步深入文章的过程,可以先从赏析语言技巧入手。语言赏析主要是指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赏析语言涉及很多方面,要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要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所起的作用,要把握语言赏析的切入点,要掌握语言赏析的命题方式和语言赏析常用的术语等。在赏析语言的基础上再来赏析写作方法和技巧。在赏析语言的基础上再来赏析写作方法和技巧。写作方法是文章表情达意、陈述观点、说明事物的表现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以记叙、说明、议论为主的文章又分别构成了不同的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根据描写的角度不同,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根据描写的内容不同,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人物描写中又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抒情分为议论性抒情、描写性抒情、叙述性抒情,等等。常见的写作手法主要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设置悬念、正反对比、衬托渲染、铺垫照应(呼应)、象征手法、以小见大,等等。这些写作手法常用于记叙类文章或文学作品中。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的写法往往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设置悬念往往使文章引人入胜;正反对比常常突出人物或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特点;衬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体;铺垫照应常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水到渠成;象征手法常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以小见大常是从小处着手,反映出深刻的大主题。每一种写作手法在具体的文章中作用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为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服务的。说明文的写作手法,还包括说明的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等等。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揭示事物的特征。议论文的写作手法,还包括论证的方法,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以上这些知识还是有必要和学生讲解清楚的,因为它们是分析文章的基础,在处理上可以灵活一些,可以在进行课外阅读前通过课堂教学专门集中介绍,也可以在平时师生阅读交流时慢慢让学生熟悉,这里不再作赘言。这些知识的明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文章,而且可以有效的指导学生写作。阅读到了一定量以后还可以试着让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归类探究作家文风。
  第四步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笔。
  “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唯一路径。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课外练笔是一种学生乐于接受,乐于思索,乐于动笔,教师易于入手指导的好方法。
  我们这里谈的课外练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跳出应试作文,即所谓大作文的条条框框,不拘内容、形式,甚至于教师不命题,以生活作为大背景,让学生从对生活观察入手,感悟、思考生活,进而以写作为手段,还原生活并提高生活。这一步的处理也是机动灵活的,作文的篇幅可长可短,方式内容多种多样,读完一定量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试着选用与所读过文章相同主题来作文;也可以是主题不同而采用同种写作技巧或方法;抑或是尽量正确运用新学的词汇,将他们巧妙地点化到自己的作文中;能力强的甚至可以做一些风格尝试。写完之后,教师一定要全都收上来仔细看,认真点评,尽可能的发现闪光点进行表扬,学生得到鼓励才能更快地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高中生语文阅读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应积极介入高中生课外阅读这个领域,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有效的启发诱导。课外阅读绝不能一读而过,读了要记,要想,要说,要听,要写,这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一不促进学生能力的增强。知识是广博的、互相联系的,尤其是语文。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有长远的目光,不要再吝啬语文的课堂时间,要让学生去做,去想,去展示,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课本的功能只相当于一个例子、一块试验田、一把钥匙,更广阔丰富、更生动多变、更精彩的世界在课外。高效的课外阅读才会产生高效的课堂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5970.htm